用沉淀法可测定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1g食用碱样品(有少量的杂质氯化钠),加水完全溶解制成100g溶液,逐次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
118.0 |
136.0 |
154.0 |
M |
191.0 |
211.0 |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数据M的值为 。
(2)请画出生成沉淀的质量随滴加氯化钙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图(标明恰好反应时点的坐标)。
(3)计算该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过程,结果保留到0.1%)。
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00g样品于烧杯中,将50g碳酸钠溶液分为5等份,分5次加入盛有样品的烧杯中。测出每次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
208.9g |
217.8g |
226.7g |
235.6g |
245.6g |
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3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1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pH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当pH=13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当恰好中和时,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 。
(3)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D.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某兴趣小组打算用如图所示的整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 g。
(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依据是 。
(3)为测定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35g该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H2O逸出):
反应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
340.00 |
338.78 |
335.64 |
335.28 |
335.20 |
335.20 |
335.20 |
请回答:
①反应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 g。
②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如图所示四个图像对应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浓硫酸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向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和镁固体混合物
某同学取110g K2CO3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CaCl2溶液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m的值是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小明用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样品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滤后滤液中溶质为 ,其质量分数是 。
某品牌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实验小组的同学取该补钙剂2.5g,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共收集到二氧化碳0.88g(补钙剂中其他成分均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1)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
国家标准规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98.0%为合格品。为测定某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兴趣小组成员分别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杂质不参与反应,过滤后滤渣损失忽略不计)
(1)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实验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
(3)通过计算判断该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实验过程中个别同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①过滤时得到的滤液浑浊,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种)
②过滤所得的滤渣未经洗涤直接干燥,这一操作会导致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以某菱镁矿石(主要成分是MgCO3,含少量MnCO3、SiO2)制取MgSO4•7H2O,流程如图:
(1)“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取率,除了搅拌、提高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种)。此时,Mn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转化”时主要反应是NaClO+MnSO4+H2O═MnO2↓+NaCl+H2SO4,氯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情况是 (填“升高”或“降低”)。
(3)硫酸镁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浓缩结晶,可得到不同的晶体:
温度/℃ |
﹣3.9~1.8 |
1.8~48.1 |
48.1~67.5 |
67.5~200 |
析出晶体 |
MgSO4•12H2O |
MgSO4•7H2O |
MgSO4•6H2O |
MgSO4•H2O等 |
①“操作1”的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滤液至表面有晶膜出现(此时MgSO4溶液已饱和)、 、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②“操作1”所得滤液中能分离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物质,该物质是 H2SO4 (填化学式)。循环使用的目的是 。
(4)已知:MgSO4•7H2O中镁元素质量分数为9.76%。采用热分析法测定所得MgSO4•7H2O样品中镁元素质量分数:
①未加热前,测得样品中镁元素质量分数略大于9.76%,可能的原因是 。
②高于900℃后,测得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分数大于20%,可能的原因是 。
(5)若用100t菱镁矿石可制得246t MgSO4•7H2O产品,忽略反应过程中镁元素损失,求该菱镁矿石中Mg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
稀盐酸的用量/g |
5.0 |
5.0 |
5.0 |
5.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5 |
1.0 |
0.5 |
0.3 |
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三次实验后碳酸钙无剩余
B.第四次实验后盐酸无剩余
C.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3.65%
D.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完成“探究某种盐的性质”实验,填写下表。
试管序号 |
甲 |
乙 |
丙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红色溶液 |
白色沉淀 |
无色气体 |
实验结论 |
该盐是 (选填“NaCl”“Na2CO3”“Na2SO4”),其水溶液呈 性。 |
||
实验解释 |
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实验计算 |
全班同学完成试管乙实验,共消耗质量分数为10.4%的BaCl2溶液50g,实验后最多收集到 g白色沉淀。 |
(2)处理“CO2的实验室制取与检验”实验废液。全班同学完成该实验共产生1000g含HCl废液(固体已除,大理石中杂质未参加反应),不能直接排放。
【实验方案】先测定废液中HCl的质量分数,再用熟石灰处理废液至中性。
【实验操作】
①称量 g NaOH固体,溶解,配制30g 5%的NaOH溶液。
②取100mL小烧杯,倒入20g废液样品,插入pH计测定溶液的pH,向废液样品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③投入 g熟石灰处理剩余废液(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有同学提出也可以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直接加热废液除去杂质HCl,并得到CaCl2。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