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下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属于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另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比较 (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比较 (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
(3)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到这样一条信息:“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你对燃烧或灭火有什么新的认识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分析】(1)步骤①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对比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结论】通过对实验分析,小组同学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需要氧气、 。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① |
打开K1,关闭K2 |
无明显现象 |
② |
打开K2,关闭K1 |
|
③ |
打开K2,关闭K1,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 |
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 |
④ |
打开K1,关闭K2,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 |
D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
【反思】(1)装置中的气球所起作用是 。
(2)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本实验步骤④中也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其原因是 。
(1)小方用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MgO+2HCl= MgCl2+H2O
③MgCl2+2NaOH=Mg(OH)2↓+2NaCl
【实验探究】
①上图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和 化学方程式 |
|
向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 |
I、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
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 |
黑色固体是 ; 涉及该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I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白烟的成分是 。 |
③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 。
(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
【反思提高】通过此次实验的探究,你对燃烧的条件或二氧化碳的灭火有何新认识 。
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甲 乙 丙 丁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2个对比试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实验是化学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1)《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分别取适量木屑和煤粉(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如图甲所示,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丙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夹持仪器略),两种发生装置比较 (填编号)更好,原因是 。
(1)写出右图1中的仪器名称 , 。
(2)右图2是课本上的一个重要探究性实验,请说出由该实验得出的两个重要结论是:
;
。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装置(图三)与图二相比,其优点是 。
(2)实验结束时,小晶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倒置试管,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且接近试管容积1/5(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你是否同意她的说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对
以下成语进行解释:
杯水车薪 ;釜底抽薪 。由于温度不能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不能灭火
下面是甲、乙实验小组完成的相关实验.
甲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Ⅰ: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步骤Ⅱ:用注射器向瓶内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二氧化锰起 作用。
(2)实验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烧杯中水下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 ;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乙小组:哪些因素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探究实验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实验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反思:生活中的用品可以代替一些实验仪器,注射器可以代替实验室中的_ 仪器。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燃烧时温度╱℃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600 |
铁 |
1535 |
2750 |
约1800 |
钠 |
97.8 |
883 |
约1400 |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空气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某教师设计的创新实验装置图如下,请完成下列探究:
【实验内容】在500 mL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400 mL热水,在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观察。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能说明的燃烧条件是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燃烧就停止,说明灭火的可以采用 原理;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水中白磷燃烧,其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讨论】(1)铜片上放一小块白磷时,用滤纸将其表面的水吸干,原因是 。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最好在烧杯内壁沾一些水,其原因是 。
【教师反思】教材P124[实验7-1]是一个对照鲜明,现象明显的探究实验。但是,该实验也存在不足。为了克服不足,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进行的改进,改进后的优点有 (写出一条即可).
在高效课堂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学习。
【课堂归纳】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我们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
①可燃物 ②③
【演示引导】
我们进一步学习灭火的原理。如图所示,烧杯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烧杯底部有一些碳酸钠粉末,向烧杯中倒入少量稀盐酸,发现蜡烛迅速的熄灭。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熄灭蜡烛所依据的原理是。
【小组探究】
点燃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同学们分小组对熄灭蜡烛的方法展开探究。
⑴小何说:"因为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我可以将它们吹灭。"
小邹对小何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并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说法。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看了小邹的实验后,小何发现了吹灭蜡烛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⑵小丽说:"可以在燃着的两支蜡烛上罩一个大烧杯,过一会蜡烛也会熄灭。"(如图)
小苗说:"蜡烛熄灭是有先后顺序的,因为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短蜡烛先熄。"
小张说:"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上部氧气少,所以长蜡烛先
熄。"
同学们一起合作进行了实验,发现长蜡烛先熄。
小苗对小张的说法仍心存疑惑,认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是长蜡烛先熄的主要原因,并设计实验进行了证明。她的实验方案是 。
通过实验,小苗终于发现了长蜡烛先熄灭的秘密,她的发现是。
⑶通过探究,小丽进一步提出采用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方法是。
【归纳反思】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灭火的原理,而且还有了新的启示是。(答一条)
某实验小组 利用如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只有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连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_________ ,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_________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_________ ;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下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得出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科学探究常用控制实验条件(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如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有: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温度)三个控制变量。
(1)某同学在探究燃烧条件的时候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石块和木条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这是把可燃物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支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在两个集气瓶内,然后用玻璃片盖住其中一个集气瓶的瓶口,结果发现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里面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而没有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里的蜡烛没有熄灭。实验的结果证明____________,这个实验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的对比实验。
(2)实验证明,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右图利用白磷和红磷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也运用了两个对比实验的方法。
①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把_________________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是把____________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
(1)在蒸发食盐水获取食盐晶体时(图
),应在蒸发皿内出现时,即停止加热.
(2)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图
),一定要先.
(3)某同学取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图
),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
(4)用坩埚坩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未见钢丝棉燃烧,然后将钢丝棉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钢丝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据此可分析得知,钢丝棉能否燃烧与有关.
(7分)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填空和回答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