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
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请围绕“海洋”这个话题回答以下问题:
(1)下图是我们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
①上述一系列转化过程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写化学方程式)
②对于如何在海水制镁过程中沉淀镁离子,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自己的设想,
甲:直接往海水中加入石灰乳
乙: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加入石灰乳
丙:向晒盐后的卤水(既母液)中,加入石灰乳。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 的设想最为经济合理(选填“甲”、“乙”或“丙”)。
(2)关于海水“制碱”中得到的“碱”的成分,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为确定这个“碱”是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甲、乙同学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甲同学向“碱”溶液中加入酚酞,观察到酚酞变红,于是认为“碱”是氢氧化钠。
②乙同学向“碱”溶液中加入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于是认为“碱”是碳酸钠。
你同意 (填“甲”或“乙”)同学的观点,请指出另一个同学实验的不合理之处 。
(3)从海水晒盐留下的“苦卤”中加工得到不纯的硫酸镁晶体,其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硫酸镁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的质量。
②T2℃时,向50g水中加入50g硫酸镁,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③要除去少量的氯化钠,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镁,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A”、“B”或“C”)。
A.过滤
B.蒸干水分
C.将T2℃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升温,析出晶体后过滤
按照要求从氢氧化镁、硫酸、氧化铁、碳酸钠、二氧化硫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能引发酸雨的氧化物: ;
(2)用于除铁锈的酸: ;
(3)一种难溶的碱: ;
(4)能生产洗涤剂的盐: 。
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能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
B.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可以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 |
C.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可以加入适量的K2CO3溶液 |
D.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得到食盐晶体 |
下表记录了物质X分别加入另外三种物质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可能是
|
硝酸银溶液 |
氧化铜 |
氢氧化钠溶液 |
物质X |
白色沉淀 |
溶解,溶液变蓝 |
无明显现象 |
A.NaCl溶液 B.澄清的石灰水 C.稀硝酸 D.稀盐酸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物质间的离子相互交换生成新的化合物 |
B.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测溶液的pH |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
D.利用木炭燃烧消耗掉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来间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 。
(2)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看到 ,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
(3)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进行验证: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 ,静置,(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 。
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结论正确。
(4)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一新标签:Na2CO3。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也可能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
(2)写出B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 。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填序号)。
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
(2)小亮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该溶液中不可能是氯化钠。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
(3)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继续进行下列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钡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选择稀硫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在两个方案中选一个方案,填写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 。 |
|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
[实验反思]
①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是碳酸钠,那么它是 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________________ 。
(4)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设计如下方探究方案:取纯碱样品11g,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称量,得到10g白色滤渣。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5)探究方案中因缺少 _ (填操作名称),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工业上制备K2SO4晶体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请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 。
(2)写出反应Ⅰ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aCO3和 (填化学式)。
(4)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原因是 。为检验硫酸钾晶体是否洗涤干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______(填序号),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AgNO3溶液 ,观察现象即可判断。
a.过量的BaCl2溶液 b.过量的Ba(NO3)2溶液
将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红色固体会变成黑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欲将黑色固体变回红色,可以通过某个置换反应实现,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将上述黑色固体放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变成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现象的认识 |
B.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
①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②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
①二氧化硫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②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对水质有影响 |
C.对除杂的认识 |
D.对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
①用稀硫酸除去Zn中混有的Ag ②用灼烧的方法除去CuO中混有的C |
①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作电极 ②银的导电性最好,可用作电线 |
家庭养观赏鱼时会在鱼缸里放点“鱼浮灵”,可使水中的含氧量迅速增加。“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进行探究。
Ⅰ:“鱼浮灵”的性质研究
实验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 ,说明有O2生成。
实验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 生成。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化学性质。
Ⅱ:“鱼浮灵”的制备研究
“鱼浮灵”的工业制备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异丙醇为有机溶剂,水与异丙醇可以互溶,过碳酸钠在异丙醇中溶解度较小。
(1)稳定剂的作用是 ;稳定剂中MgCl2和Na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浊液中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 。
Ⅲ:“鱼浮灵”的组成研究
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产品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1)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继续缓慢通N2的目的是 。
(2)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3)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值 (填“偏大”或“偏小”)。
(4)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则x:y=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