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该“理念”是( )
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 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 |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 | 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
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
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 | B.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 |
C.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 | 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 |
下列是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几项重要制度,按其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内阁制度 ②行省制度
③三省六部制 ④九品中正制
A.②③①④ | B.①③②④ |
C.④②③① | D.④③②① |
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④君主专制有害无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 | B.秦朝 |
C.宋朝 | D.清朝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国家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
C.南北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D.各地区经济程度提高 |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丞相。下列对这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
C.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 D.都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制定政策时对老年人进行社会救济。据记载,桓公“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并且要求“食如言而勿 遗”。管仲在粮价上涨时抛出粮食,利用粮食差价收入来抚恤包括贫病无子老年人的社会弱势群体。对于子弟战死沙场或无子的老年人去世,由国家负责安葬。
材料二: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
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 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 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 |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 )
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
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
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
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处。军机处的工作:接折:军机章京将官员奏折送军机大臣阅。述旨: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并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交发:皇帝朱笔改定奏折,军机处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封柜: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收柜题封。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避免这一问题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及特点。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
(4)依据材料四概括军机处的主要工作(不得直接引用材料)。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