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我眼中的好校长——校长故事的启示

更新 2022-03-15

20万套资源免费下,500万道试题任意组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一位好的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校长之于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的校长可以称为好校长?下面几个校长的故事也许可以刻画一二。

进不进校,如何选择?

D校长履新,到地处工业区的一所学校任校长。上任后他发现,与城区学校不同,该学校门口每天早上的拥堵时段出现在700730之间,大量学生聚集在学校门口,环境嘈杂,安全隐患极大。D校长了解后才知道,因为学校90%以上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长多数都在周边企业就职,且很多是双职工,一早就得赶去上班,只能将孩子早早送到学校,但学校规定学生730才能进校,这就造成了700730之间学校门口的大拥堵。D校长不解,既然有这么多学生都到校门口了,为什么学校不开大门让学生进校呢?

D校长决定让门卫提前开校门。为慎重起见,他先召集班子成员通报了此事。没曾想,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理由主要有两条:其一,学生进了学校,安全责任就要由学校负责,学校没必要把这种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其二,学生进了学校,就必须有老师管理,这样老师上班时间就要提前,给老师增加了负担。D校长据理力争,最后大家勉强同意提前开校门。

D校长述说时,我很诧异,在学校班子成员的心目中,难道学校是否要为学生安全担责比学生是否安全本身更重要?我还诧异,D校长前面的几任校长为何能够对这样一个问题视若无睹?事实上,校园内外,何处对学生来说更安全,大家都很清楚,更别说周边交通环境如此混乱的一所学校。其实,学生进校后的管理,办法有很多,比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和加强行政值班巡查来解决,只要合理安排,并不会给老师增加多大负担。何况与学生的人身安全相比,其他任何东西,孰轻孰重自不待言。之所以D校长来之前大家对此现象习以为常,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真把学生揣在心里吧。

把学生揣在心里,不是一句口号,而应真切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校长管理的细微之处。我在很多学校都看到这样一句标语:“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但细察学校所作所为,校长考虑头上乌纱帽者有之,唯上命是从者有之,跟风作秀者有之,好名好利者有之,而这些往往与“为了学生”相冲突。是否把学生放在心里,能否始终坚持儿童立场,坚持教育立场,是一块试金石。把学生放在心里,校长对办学才会有敬畏之心,才不会急功近利,不会把学生当作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把学生揣在心里,校长才会真正站在学生中间,安安静静致力于办一所好学校。

把学生揣在心里,其本质是爱,是对每个具体的活泼泼的生命发自心灵深处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对儿童的爱。”缺少了这份深沉的爱,校长越努力,也许离好校长越远。

教师发展,如何激活?

L校长是我认识多年的一位资深校长,也是一位很敬业、想做事的校长。但说实话,我有点“怕”和L校长见面,因为每次遇到L校长,都会听到他喋喋不休的抱怨,听他把自己学校的老师都数落一顿。在L校长眼中,身边几无可用之人,学校管理者偷奸耍滑,教师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为激活队伍,L校长也频出新招,可总是难见成效。如果可能,我相信L校长会拿起大鞭子抽打着大家往前走。但L校长再努力,似乎总是隔山打牛,费力不讨好。

L校长刚到那所学校任职时,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状况很可能如他所言,暮气沉沉,恰如一潭死水。但任职几年后,再听到他那样的抱怨,不能不说他不是一个好校长。

每个人都有向上生长的愿望,每个人内心都有过成就一番事业的美好梦想。囿于环境,囿于自身能力,这种愿望可能慢慢潜伏到土层底下了,梦想也会逐渐隐退。但我们要相信,只要有合适的气候,有恰当的施肥浇灌,这个愿望就可以重新破土而出,梦想也会重新插上翅膀。一个好的校长要有能力带来这种适宜的气候,要做那个“施肥浇灌”的人。

C校长就是这样一个人。同样是到一所大家公认的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师整体水平较低、教师发展动力不足的学校任职,但C校长到任不久,我在和C校长的交流中,除了听到他对这个学校整体情况的批评外,对教师个人我听到的基本都是夸奖,连学校小有“名气”的一位刺儿头老师,C校长都能找到他身上的闪光点,对教师的成长充满信心。C校长到这所学校任职后,下了很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猛药”,集体备课研课、中层干部带头上公开课、赴名校跟岗研修、教师阅读等措施多管齐下。按照常理,改变长期以来的安逸懒散的习惯,教师不一定能接受,但我了解到,老师们却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和支持,学校很快就呈现出不一样的精神风貌。我相信,正是因为C校长眼里有了教师这个具体的“人”,从内心深处欣赏教师,他才能走近教师,他的“猛药”,教师才愿意服下。

一所好学校必然是一所可以促进教师成长的学校,是一所可以点燃教师教育理想和生命激情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校长会将教师揣在心里,重视建设良好的教师发展文化,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着眼于唤醒教师自主发展意识,着眼于让教师过上有意义的、幸福的职业生活。

将教师揣在心里,校长一定目中有“人”,他清楚地知道所谓的团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凝聚而成的,没有教师个人的发展就不会有学校的发展。因而他关心教师个体的发展乃至人生的幸福,能够肯定每个教师自身的价值,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将教师揣在心里,校长明白人永远都处在不成熟的状态中,成长没有止境,自己也不例外,首先是一名教师,并不高人一等,更不可能是方方面面的权威。校长因而能够平等、真诚、民主待人,做“平等中的首席”,关心每位教师,欣赏每个人的点滴进步,为每名教师的成长鼓与呼,与大家共同成长。

学习机会,如何创造?

经常听到一些校长抱怨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的学习机会太少了,其实在这样一个学习途径多样,网络、书籍等可资学习的资源取之不尽的时代,说学习机会少,很不靠谱。缺乏学习意识,很多时候即便学习机会送上门,也不知把握。有一次区里举办“互联网+教育”校长论坛,邀请了上海某中学的校长作报告,这所学校通过移动学习终端和微课的综合运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学业成绩得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报告结束后,我留心观察,只有H校长找了这位上海校长交流,并留下他的通讯方式。不久之后,H校长就给教育局提交了带领学校一些教师赴上海考察学习的申请。事实上区里这样的活动并不少,但能利用这些资源的也就寥寥数人而已。H校长正是其中一个,虽年过五旬,但始终保持着学习热情,视野开阔,能够很敏锐地把握住学习机会,很快将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自己的学校中。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姚跃林校长在2012年年底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过去的365天,我有360天是在学校度过的,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始终生活在校园里,始终思考着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360天在学校中度过,几乎可以说足不出校了,但这并不妨碍姚校长学习。在这一年里,姚校长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了84篇、共计24万字的文章。在实践中读书、思考、写作是最好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只要是一个真正对自我有更高要求的人,是一个真正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就不存在“缺乏机会”的问题,机会都是靠自己创造的。“缺乏机会”很多时候是懒人的借口。

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将“更高的自我”揣在心里的人,一个努力跑在教师前面的人,他有强烈的自我提升意识,知道成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追求“更高的自我”,校长会意识到自己是师生最直接的榜样,身体力行,将学习和思考作为每日必修的功课,不断推动自己向上、向美、向好。

将“更高的自我”揣在心里,这样的校长必然酷爱学习,能够带来学校良好的学习之风。这是一个功利化的时代,名与利如影随形,喜欢传经布道到处飞的“教育家”校长不少,虽有名气却能甘于寂寞者不多。事实上,校长读书越多,思考越深,越能感觉自身的局限和渺小,不会给自己冠上“当代的××”“中国的×××”之称谓。真正的教育家自己就是金字招牌,不需要拿古人添色。一个追求“更高自我”的校长,能够看得清自己,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乐于扎根教育现场,永不满足,带领学校不断向上。

随手点个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