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两句诗反映了:
A.唐太宗设立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官吏,许多人才一直工作到老 |
B.贞观年间,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
C.唐太宗增设殿试,许多人为此奋斗终生 |
D.唐太宗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很多人为考试作诗熬白了头发 |
)有关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是中国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 |
B.科举取士不重门第,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
C.隋唐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是明经和进士 |
D.武则天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
A.汉代 | B.隋代 | C.唐代 | D.宋代 |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苏州市名人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75号公共文化中心内,馆内陈列苏州历代名人447人,其中科举时代苏州的状元人数为47人,反映了苏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科举制正式诞生于下列哪一皇帝时期
A.隋文帝 | B.隋炀帝 | C.唐太宗 | D.唐玄宗 |
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请回答:
(1)隋唐以来,我国文学和史学成就辉煌,请各举一例说明。
(2)隋唐时期为选拔人才人才,创立了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请列举这四大发明。
(4)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造成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
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下列关于科举制产生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 |
B.唐朝科举分制举和常科两大类,制举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 |
C.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题目选自《四书集注》 |
D.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材料二: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之十开辟了登仁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三: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英国从中国学去的是什么考试制度?
(2)根据材料二,这种考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这种考试制度在哪个朝代开创?什么时候废除?
(4)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当今的中国考试制度有何优点和不足?
改错题(小题有一处错误,找出错误并改正。每小题2分)
唐朝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说明人们普遍重视明经科考试。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诗中所描绘的情境最早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宋元时期 | D.明清时期 |
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可以做官。
材料二 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规定。
(1) 试结合材料一,说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
(2) 唐朝延续并完善了科举制,试举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其中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哪两科最为重要?
(3)说说明朝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明朝科举制规定的考试范围是什么?
(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