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初中历史

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课上,同学们讲述的“三国故事”中,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说法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 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C.曹操建立魏国 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207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曹操的志向是

A.统一天下 B.废汉称帝 C.统一北方 D.建立魏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官渡之战——刘备       ②赤壁之战——曹操
③官渡之战——袁绍       ④赤壁之战——孙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代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国时期,蜀国最发达的手工业部门是

A.丝织业 B.茶叶种植业 C.制瓷业 D.造船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一些关于诸葛亮的材料: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话,它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是杜甫的诗句,诗人用八阵图来表示诸葛亮政治、军事上的谋略。
(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用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清赵藩题的对联,此联实质上是对诸葛亮提出了批评,诸葛亮虽能“攻心”,但“好战”仍是一大失策,最终使统一大业功败垂成,根源在于诸葛亮不能审时度势。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小论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你一定知道不少。请讲一个“刘备三顾茅庐”的小故事?并写在下面。(100字左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壮心”在这里指什么?
(3)作者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能写出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三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你写一篇百字短文描述官渡之战的场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在南阳武侯祠有这样一幅构思巧妙的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请你根据上联,按对仗的格律,试试补出这副对子的下联来。
情景再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此材料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军事意义?此事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请简要分析此事发生的背景,并分析曹操失利的原因。
(3)隆冬时节,何来东南风?你用有关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历史谜语四则,请你猜一猜。
(1)汉朝天下(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
(2)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答案:
(3)按图索骥(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
(4)谢安复职(打一成语)                      答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