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铁路与火车都以经济掠夺为目的 |
B.铁路与火车都是可以牟利的工具 |
C.铁路和火车带来致富的机会和条件 |
D.铁路与火车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能源 |
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
A.外国的在华航运业 | B.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 |
C.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 D.中国的民族工业 |
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和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其词曰:“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摒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但更多的人却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难可以体味。
材料二:京张铁路示意图(见图5分)。
|
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认、再现历史的宝贵资料。右图所示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3路电车》的照片,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 ②上海的电车极有可能是引自西方国家 ③该照片的拍摄不会早于20世纪初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 |
民国时期,公路交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
A.铁路、民航业的迅速发展 |
B.政治腐败、民生凋敝 |
C.汽车工业未形成完整体系 |
D.轮船运输是当时的主要交通方式 |
孙中山曾说:“铁路常为国家兴盛之先驱,人民幸福之源泉也。”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践上述思想,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有( )
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了宝成、兰新等铁路 ②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了京九、南昆和青藏铁路③“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④到2000年,铁路的客运量已达135亿人次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状态,原因在于( )
A.中国的交通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 |
B.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 |
C.造船企业的纷纷破产 |
D.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 |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
C.北伐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慈禧生活俭朴 | B.中国不需要汽车 |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
生活就是历史,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坐京张铁路的火车来的北京。”赵洋说:“我刚给家里拍了封电报,让家里给我寄点钱来。”他们当中说话不符合当时现实的是( )
A.张义 | B.李辛 | C.赵洋 | D.王平 |
1881年中国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但清政府却让骡马充当火车头,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维护国家主权 | B.维护自身统治 | C.仇视外洋事物 | D.愚昧无知 |
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8年,河北开滦煤矿开掘了第一口竖井。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铁路建成后,守旧人士认为机器会震动皇陵,破坏风水,因而加以反对,不得不把机器动力改成用驴马来拖车。
材料二 火车伸向远方的双轨、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欢快的轰鸣,毕竟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19世纪90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1890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果能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显。”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铁路运输业在百般阻挠下仍能发展壮大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历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