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英雄》热播后,该片亦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其中,不少网友笑话电影申的秦王说出“和平”二字,一些网友说“和平”一词最早见于《宋书》。张艺谋指出,在更早的史书中的《秦始皇本纪》中,恰有“天下和平”四个字。这本书应该是
A.《汉书》 | B.《史记》 | C.《战国策》 | D.《资治通鉴》 |
下列关于唐代文学艺术方面前后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仙”——李白 |
B.由隋入唐的书法家——创立“颜体”和“柳体” |
C.山水花鸟画——绘画的主题 |
D.敦煌莫高窟——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
学习历史必然要接触史料。针对某一特定历史事物,目击者或者当事人留下的实物、文字或者口头的陈述为一手史料,而非目击者或非当事人的文字或口头的陈述为二手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手史料都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
B.二手史料都带有陈述人的主观因素 |
C.只有一手史料才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
D.二手史料的价值不如一手史料 |
对我国石窟艺术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扬佛教和道教的产物 |
B.千佛洞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 |
C.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
D.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
上海博物馆精心推出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从青铜之乡的西周吉金、秦始皇陵的复活军团、汉唐墓葬的皇皇壁画,到唐代窖藏的遗宝精粹、皇家寺院的石破天惊,让人们得到了一次十分庄严的中华文明结集的观赏,此次国宝展也引起了参观者和学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回顾与反思:①中国古代汉唐时期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创造了灿烂夺目中华文明;②唐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造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请按上述两个方面分别举出若干史实加以说明。(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3分)
(2)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
——(19世纪末)罗德斯
材料四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讷寓要o” ——(19世纪末)吉卜林
材料五“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4分)
(2)材料三、四和材料五有何联系?(4分)
(3)材料四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4分)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史记》 |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
C.商朝卜辞 |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
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 |
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 |
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 |
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 |
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
①对仗押韵 ②直抒胸臆 ③格律工整 ④雅俗共赏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 )
A.苏东坡 | B.李清照 | C.辛弃疾 | D.陆游 |
“鼻香茶热后,腰暖日阳中”,“桃根知酒渴,晚送一杯茶”,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以此推测该诗人应是 ( )
A.屈原 | B.陶渊明 | C.曹操 | D.白居易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