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综合
初中语文

荀攸传(10分)
荀攸①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②将有奸!”衢寤③,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④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⑤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⑥之举也。”事垂就而觉⑦,收颐、攸系狱,颥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本文涉及到的与荀攸有关的人物有:荀攸的祖父叫荀昙,叔父叫荀衢。②殆:大概,恐怕。③寤:醒悟。④何进:东汉灵帝时大将军。⑤董卓:东汉灵帝时前将军、并州牧。⑥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⑦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觉了。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标两处)。
故 吏 张 权 求 守 昙 墓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杀人亡命 果 (     )   ②由是之 异(     )
③卓都长安 徙 (     )   ④今直刺杀之以百姓 谢(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                                      
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荀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天大雨,道不通 会(      ) ②为天下,宜多应者 唱(      )  
③今亡亦死,       亡(      ) ④今诚以吾众         诚(      )
找出与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辍耕垄上 ( )

A.怅恨久 B.陈县 C.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 D.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等死,死国可乎?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根据选文中陈胜的言行,说说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①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②素业;无③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注释:①天机:天赋的悟性,聪明。②素业:清素之业。③履立:实行,实践。
断句,限断三处。
此 事 遍 于 经 史 吾 亦 不 能 郑 重 聊 举 近 世 切 要 以 启 寤 汝 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及至婚 / 既加                    B体性定/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C多者至《礼》、《传》/ 而长烟一空    D自兹堕慢/ 挥手自兹
翻译句子。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请你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这句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头地耳(     )      (2)天下缟素(       )
(3)请广于君(     )        (4)长跪而之(       )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庸夫之怒也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与臣/而将四矣

翻译句子。(4分)
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能够出色完成使命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我至子所:      (2) 燕于是始思鸥言:        (3)燕不喻而去: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孤之有孔明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 “            ”;二是“              ”。(用原文词句回答)
文中诸葛亮对后主提出了“亲贤远佞“的用人建议,在现实生活中,这条建议对你做人有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秋水11分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不牛马                            ②不见水         
③河伯始其面目                       ④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2分
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河伯见了秋水为什么“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出师表(节选)15分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自枉屈                               ②夜忧叹           
③至于斟酌损                           ④遂先帝以驱驰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A先帝不臣卑鄙                         B咨臣当世之事
C遂许先帝驱驰                          D伤先帝之明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什么?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视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犹多矣,吾以是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之为上大夫。 《后汉书》
【注释】①宣、成:鲁宣公、鲁成公。 ②上卿:古代最高的官衔。 ③爱:吝啬。④孟献子:仲孙它的父亲。⑤子服:仲孙它又名子服。 ⑥饩:(xì),饲料。⑦稂莠:(lángyǒu),杂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妾不帛(穿、穿衣) B.且不国乎(使……有光彩)
C.其父兄之食粗而衣犹多矣(破旧) D.衣不七升之布(过错)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子鲁上卿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人共子为爱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C.人之父兄食粗衣恶,我美妾与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D.不华国乎年九十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 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② 过能改者,民之上也。
本文运用对话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回答了人应该以什么为“贵”这一问题。文中的季文子与仲孙它的观点有什么区别?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
注释①会田:会猎,聚会打猎,常指两国以盛兵相向。田,同“畋”,打猎。②为寇:此处指入侵。寇,入侵者。 ③祭北门:指在徐州北门向北祭祀祈祷。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使守南城(     )  ⑵使盗贼(     )
与“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一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
根据语段,概括齐国能够强于天下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隆中对(节选)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亦人谋也() ②尽南海( ) ③国险而民( ) ④总英雄(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贤能之用不足外人道也
B.其主不能守与臣将四矣也
C.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宅边有五柳树,因为号焉
D.今操已拥百万众辍耕垄上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召令徒
B.激怒其众
杀之应陈涉
C.广数言欲亡
扶苏以数谏
D.士卒多用者

不足外人道也
这段文字叙述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情形,请用原文概括其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
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结合文段说一说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11-14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2分)
①请广于君(            )                 ②岂五百里哉(              )
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④寡人矣  (                )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      ”要求。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列举了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3分)
安陵君:                 秦王:                   唐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一)杨氏问何地可归隐,老人乃引入山,有大穴②焉。老人入,杨氏从之。穴渐小,扶服以入,约三四十步即渐宽,又三四十步出穴即田土,鸡犬、陶冶③、居民大聚落④也。
(二)穴中人语杨氏曰:“不幸天下乱……此间居民虽异姓,然皆信厚⑤和睦,同气⑥不若⑦也,故能同居。苟志趣不同,疑间⑧争夺,则皆不愿其来。……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⑨、麻枲⑩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故可同处。”(节选自《昨梦录》)
【注释】①笔记小说,南宋康与之所作。选段有删改。②穴:洞。③陶冶:陶工和铸工。④聚落:聚集的地方。⑤信厚:诚实敦厚。⑥同气:有血缘关系的亲属。⑦不若:比不上。⑧疑间:猜疑疏远。⑨丝纩(kuàng):丝和丝绵。⑩麻枲(xǐ):麻。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B.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C.此人一一具言所闻,皆叹惋。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与众均之,故可同处。
比较甲文中的桃花源村民与乙文中的穴中人,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什么共同点?
乙文不仅展示了一个与世外桃源相似的社会,还借穴中人之口说出了建立理想社会的规则。请你概括一下穴中的规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军中不解其  (        )         ②次日(     )  
③领飞三百  (         )          ④此西南十里 (     )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一霎绝”相同的一项是(   )

A.默识之(《〈论语〉八则》) B.言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C.夺杀尉 (《陈涉世家》) D.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令 各 将 束 草 掷 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联系选文,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