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天地。
学画画
山羊老师教小猴子、小白兔、小花猪和小花鹿学画鸡蛋。
小白兔说:“鸡蛋,我早会画了。”说完,扛着萝卜玩去了。小猴说:“画鸡蛋最容易。”说完,坐在大树下吃起了桃子。小花猪说:“时间还早呢,我先睡会儿再画。”
小花鹿最听老师的话。它对母鸡说:“我不会画鸡蛋,您能借我鸡蛋看看吗?”它一边看一边画。
山羊老师请学生在黑板上画鸡蛋。小兔画得像萝卜,小猴画得像桃子,小猪画得像猪肚子。只有小花鹿画得像鸡蛋。山羊老师表扬了它。
1.写反义词。
小——( )白——( )早——( )
2.山羊老师教____、_____、___和_____。学画鸡蛋。
3.山羊老师为什么表扬小花鹿?
阅读天地。
小白兔
小白兔长着一身雪白的毛,像个白雪球。它的耳朵长长的,总是竖得高高的。它的三瓣嘴就像一个小小的三角形。它有一对像宝石一样的红眼睛,一眨一眨,好可爱。小白兔尾巴短短的,只有小指头那么长,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小白兔爱吃白菜、青草,更爱吃胡萝卜。白兔吃胡萝卜最有意思。它一口一口地撕咬着,小胡须也一翘一翘的。一对红眼睛盯着人看,好像怕人抢了似的。
小白兔胆子很小,很怕生人,如果离它近一点,它就马上离开,跑到别的地方去。
1、短文共有( )小节。
2、第( )段写小白兔吃食。
3、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毛 一( )三角形 一( )宝石
一( )眼睛 一( )树枝 一( )白菜
阅读天地。
时钟花
小白兔没有钟,不知道时间,它请小山羊帮忙想办法。小山羊送给它三盆花。
太阳出来了,牵牛花开了,张开了小喇叭。中午,午时花开了,张开了笑脸。天黑了,夜来香开了,张开了小嘴请轻地唱歌。
1、这篇短文有( )段话。
2、小山羊送给小白兔什么花? -----------、--------------、-------------- 。
3、( )花早晨开,( )花中午开,( )花晚上开。
习作。(30分)
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牵动着我们的心。请以家乡的景物为题材,写一篇习作。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打两口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六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
(1)认真读懂这段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因为居庸关___________,所以詹天佑决定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②因为八达岭____________,所以詹天佑决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两种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不同设计的,它们的好处在于__________。
(2)摘录使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科学家发现1.65亿年前完好蜘蛛化石
北京时间2010年2月11日消息,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科学家近日在中国发现了距今1.65亿年、保存完好的蜘蛛化石。这种蜘蛛生活在侏罗纪中期,比其它两种已知的距今1.2亿年的蜘蛛物种更为古老。
据了解,距今1.65亿年的蜘蛛化石是在中国北部一个化石遗址发现的,这里还有蝾螈化石、小型原始哺乳动物、昆虫和水生甲壳动物化石。塞尔登说,在侏罗纪,这一化石遗址是火山区域的一个湖泊,生活着大量远古生物。
由于蜘蛛的身体非常柔软,难以保存,因此侏罗纪时期的蜘蛛化石极为罕见。蜘蛛化石很可能是当时的蜘蛛被火山灰包裹所形成的。塞尔登说,非常细小的火山灰将蜘蛛包裹起来,并未破坏它们柔嫩的外皮,如果没有这层火山灰的保护,沉积物会将蜘蛛化石损毁。
这种远古蜘蛛学名Eoplectreurys gertschi,同在北美洲发现的其现代成员特征非常相近,这表明这种蜘蛛自侏罗纪起到现在基本上没发生太大的改变。塞尔登说:“这只雄性蜘蛛的曲剑形构造非常与众不同。同这种蜘蛛的现代成员相比,你会认为它们毫无区别。”
这一发现还表明,这种蜘蛛在远古时期的分布范围要远大于今天。如今,这种蜘蛛仅发现于美国加州、亚利桑那州、墨西哥和古巴。而在1.65亿年前,这种蜘蛛分布在被称为“北中国断块”(North China Block)的小型大陆。塞尔登说:“在某一时期,这种蜘蛛的分布范围缩小到北美大陆的南部。”他推测说冰河时期的植被变化或其他的气候事件使其他区域的这种蜘蛛灭绝,“但是它们至今仍快乐地生活在北美洲西南部的干燥地区。”(唐宁)
(1)用合适的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蜘蛛的身体非常柔软。 难以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的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蜘蛛化石科学家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化石?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事情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文字描写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用了一系列动词:______________;其中用________一词,描写父亲步履艰难的样子。
③画“ ”的一句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_____”的一句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赶紧拭干了泪”一句的正确含义是( )。
A.为自己这么大流泪而羞愧 B.怕父亲说我不坚强
C.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 D.怕别人笑我感情脆弱
(3)这段文字进行了( )。
A.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 B.外貌、动作、语言、肖像的描写
C.外貌、动作、语言、环境的描写 D.外貌、动作、语言、场面的描写
(4)这段短文主要表现了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的父母日夜为你操劳,你一定很受感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快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张车票
她迈着沉重的步子,把头垂得低低的,蹒跚地向车站走去。
她没有带一点儿子平日喜爱吃的东西,只是带着一个母亲忏悔、痛苦而又愧赧(羞愧,脸红)的心去看望在少年管教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向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突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一条闪光的皮鞭……
耳边响起杂乱的脚步声、喧闹声,眼角晃动着急匆匆的人影,这是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
“妈妈好!妈妈好!”小男孩抱着妈妈的头,甜甜地说。
“妈妈不好!”她的声音在颤抖,嘴唇在嗫嚅(说话吞吞吐吐,想说而又不敢说的样子),双脚不由自主地跨出了长长的队伍,一下站到这对陌生的母子身边。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年轻的母亲有点愕然,她用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的目光望着她问道:“你是说谁呀?”
“我是在说自己,也是在说你!”她内疚而又真诚地说。
“我有什么值得你说的,真是奇怪!”年轻的母亲气恼地回答。
“妈妈,我们走!”小男孩摇着妈妈的头撒着娇催促。
“不能走!”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你凭什么不让我们走?”年轻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她眼里闪动着泪花,语气是那样凝重。她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请你看看我这篇拙文,不,尝尝这粒苦果吧!”
年轻的母亲放下手中的小男孩,好奇地接过报纸,猛然,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从一张车票说起——一个母亲的忏悔》。
“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着。
“不,不能走,我们补票去!”年轻的母亲说道。
(1)读画“______”的句子,“她”为什么看见“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有“▲”的一段文字中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年轻的母亲看了报纸以后,“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母亲(节选)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如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他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他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他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1)用带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通过母亲养成了什么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课文,回答问题。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日:“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想“______________”,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______________”,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2)本段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对比是本文一大特点,请你从蜀鄙之僧去南海部分内容为例,说说本文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片段,完成练习。
鸟岛位于青海湖的西北部,长近500米,宽约150米,近0.8平方公里。每年五、六月份,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斑头雁、棕头鸥、鱼鸥、赤麻鸭、黑颈鹤、鸬鹚等10多种候鸟,成群结队(告别 返回)故乡,数量达10万只。它们衔草运枝,搬土叼泥,搭窝建巢,产蛋育雏(chú),忙忙碌碌。一登上鸟岛,各式各样的鸟巢(密密层层 密密麻麻),五光十色的鸟蛋满地皆是,令人眼花缭乱。群鸟翩然飞翔,遮天蔽日,甚为壮观,可谓天下一奇。现在鸟岛已设立自然保护区。
(1)联系片段内容,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2)用“——”画出写鸟多的词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在鸟岛上看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请写出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草原八月末(节选)
从河北一进入内蒙古境内,一路上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mò méi)脚脖子,但难得(de dé)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她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其他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这时我们平常看惯了的房屋街道、车马行人还有山水阡陌,已都成前世的依稀记忆。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草原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读画“______”的句子,与课文《草原》相比,作者都将草原比作地毯,想一想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画“ ”的句子,同样深入草原,作者的感受与老舍先生有什么不同?
阅读欢乐岛。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cāo cháo)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sāi sài)外常常狂风怒号(háo hào),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zhuì duì)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用“√”选出文中括号内的正确读音。
2.用横线画出描写野外条件恶劣的句子。
3.在文中找出一个中心句,用双横线画出来,并在中心句里找出一个短语作为这段话的小标题,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片段先写了詹天佑接受任务,开始勘测线路;接着写他怎样_________________的;然后写他怎样_________________的,最后写他怎样_________________的。
5.根据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1.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描写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句子。
老班长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体会到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二)课外阅读。
废墟中哭喊的“中国孩子”
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在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打响之后,大批的难民拖家带口涌向火车站。
8月28日约16时,日本侵略军的三架轰炸机没有攻击中国军队的军事目标,却冲着上海南火车站投下了炸弹,以妇女、儿童为主的数以千计的生灵随着骤然升起的黑烟而顿时逝去。
供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中国记者王小亭,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还有人在挣扎着站起来,铁轨上、月台上到处躺着被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想到了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儿是血。”
“我穿过铁轨,以燃烧着的天桥为背景拍了好几张全景。这时,看见一个男子从铁轨上抱起一个幼童,把他放在月台上,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已死在铁轨上。我在拍摄这幅悲惨的画面时,听到有架飞机又飞回来了。我迅速对着那个孩子拍完了剩下的几英尺胶片,然后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去。轰炸机在上空飞了过去,没有扔炸弹。”
王小亭享有“新闻片专家”的美誉。他拍摄的胶片被美国军舰从上海送往菲律宾的马尼拉,再通过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送抵美国纽约。两周后,美国赫斯特所拥有的报纸和所提供的新闻纪录电影上,在废墟上哭喊着的“中国孩子”与观众见面了。他的频频亮相,深深地印在了很多人的脑海里。同年10月14日出版的《生活》杂志估计:有1.36亿人看到了这张照片。
忽然之间,通过这个哭喊着的中国孩子的形象,中国与日本侵略军的殊死战斗有了世界意义,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注意。国际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对日本侵略军残忍地杀戮毫无防卫能力的中国难民深感义愤。
1.根据引号表示的含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话语引用。
C.表示强调。
(1)记者王小亭回忆说:“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断肢残体处处皆是。” ( )
(2)两周后,美国赫斯特所拥有的报纸和所提供的新闻纪录电影上,在废墟上哭喊着的“中国孩子”与观众见面了。 ( )
(3)王小亭享有新闻片专家”的美誉。 ( )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地说一说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时,造成了怎样严重的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小亭是怎样通过这张“废墟中哭喊着的‘中国孩子’”的照片,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关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1.“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中,“传送”一词能让人感受到泉水的_________,“枕边”告诉我们作者是躺在床上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_________的句式,通过想象,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听后的感受。作者把小溪流淌的声音比作_________,把涧水跌落的声音比作_________,把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比作_________,把飞瀑急流跌人深潭的声音比作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林中小溪
途中有一片宽阔的洼地。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
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
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全力,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这“早晚”之声整天整夜地响个不断,当最后一滴水还没有流完,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
流进了冰的岸边,有一个圆形的水湾。一条在发大水时留下的小鱼,被困在这水湾的春水中。……
有时一些强大的水流,或者有两股水的小溪呈斜角形汇合起来,全力冲击着被百年云杉的许多粗壮树根所加固的陡岸。
真惬意啊!我坐在树根上,一边休息,一边听陡岸下面强大的水流不急不忙地彼此呼唤,听它们满怀“早晚”必到大洋的信心互打招呼。
流经小白杨树林时,溪水像一个湖,然后集中向一个角落,从一米高的悬崖上落下来,老远就可以听见哗哗声,那小湖却悄悄地泛着涟漪,密集的小白杨树被冲歪在水下,像一条条蛇似的一个劲儿想顺流而去,却又被自己的根拖住。
1.你对“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这句话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样理解小溪在流经途中“彼此呼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