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国家:
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他提出什么口号,扩充疆界最终确立了霸主地位?
(2)写出材料二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A 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_
(3)材料二中赵、魏、韩三国是由____国分裂而来。
(4)请列举战国时期两次著名的战役
阅读材料: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请回答: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谁?除他以外,你还能说出谁是春秋五霸中的一员?(请举出两例)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除了使用武力外,还积极展开政治和外交攻势,当时主要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外交策略,它们分别是什么?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图一 图二 图三
(1)从图一中的远古人类头部复原图看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那么这是什么人?图二我们称这是什么式样的房子?它是哪一原始居民建造并居住的?
(2)图三中首先称霸的是谁?为扩充疆界,他又打出了什么旗号?
【方式二 新闻学史】
新华网报道:“三月三,拜轩辕”2015年4月21日,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3)新闻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因为“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
【方式三 成语学史】
成语“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一场战役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四十万赵军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后用来比喻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4)材料中的战役指的是哪场战役?想想一下,这场战役有何影响?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诸侯国家名称。(填在下面横线上)
A、_ 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2)图中B国曾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该国当时国君是________。
(3)图中C国在春秋时期,为了增强国力,任用________为相,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通过改革,_____________成为春秋首霸,其称霸的标志是公元前651年的______________会盟。
(4)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变法,其中收效最大的是图中A国,该国通过___________变法,成为了七雄中最强的国家,结合所学内容, 在下面的示意图中补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泉州某中学开展“走进春秋战国时期”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阅读上面的形势图,请你完成:
(1)根据“春秋形势图”指出春秋时期问鼎中原的霸主是谁?
(2)观察地图,找出春秋时的哪一个国家分裂为战国时的赵、魏、韩三国?
(3)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外交斗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采用什么战术对抗秦国?秦国又采取什么策略对付六国?
(4)春秋战国时期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
(1)根据材料请指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2)卫鞅的主张体现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
材料三:公元前356年,秦国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②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③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④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私有制。⑤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⑥统一度量衡。
(3)假如你是当时秦国的新兴地主阶级,你满意吗?为什么?
(4)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行政区划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哪一条?
(5)对该变法的评价,刘鹏和王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请问: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此王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回答:
1.此材料讲述的是何人?与历史上的哪一成语有关?
2.经过努力后,此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幅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幅是战国形势图?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两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四个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相关的成语
历史成语折射时代故事,彰显古人智慧。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春秋战国故事与成语配对,并将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①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荆轲见秦王时,假称要向秦王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嬴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②秦楚两大国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厉害所重,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条件下,各集团的态度动摇多次,反复无常的成语。
③禹把全国划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中,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派遣使者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④春秋争霸中,越国曾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不忘战败之耻,发奋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以激励自己。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称霸一时。
⑤秦赵对战,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效果卓著。秦军散布廉颇要投降秦国的谣言,赵王上当,撤换廉颇,改用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带兵,赵国大败。
⑥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国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直捣魏都大梁。魏军回救,中齐军埋伏,大败而归。
⑦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曾受楚国恩典,承诺日后若晋楚交战将退让90里报恩。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相遇于城濮。晋军避退,楚军紧追不放。晋军诱敌深入,迂回包抄,大败楚军。
⑧公元前356年,秦国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张贴告示:“将此木扛至北门,赏十金。”无人响应。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后来,一名壮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扛木杆至北门,果然得到了赏赐。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
(1) 卧薪尝胆 (2) 纸上谈兵 (3) 图穷匕现 (4) 朝秦暮楚
(5) 退避三舍 (6) 城门立信 (7) 问鼎中原 (8) 围魏救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材料二:晋文公做了国君以后,他整顿、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1)齐桓公和晋文公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
(2)有人说:“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地位”,你觉得齐国凭借的“政治威势”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3)大国争霸产生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对管仲的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出管仲改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展示的是战国时期哪一改革的场景?图二中,改革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你认为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个阶级的利益?
(3)比较这两次改革,在性质、目的方面的不同之处分别是什么?
(4)材料二的改革在当时达到了什么结果?
(5)从以上改革的作用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大道行于天下时,天下是天下人的所共有的。选举贤能的人,讲究诚信,重视和睦……现在,大道已经衰微,天下已经成为一家一姓的私产……
材料二:周平王继位,把都城迁到洛,以避开犬戎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
材料三: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经济得到发展,社会也发生了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道指的是什么制度?到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到,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4)战国时期,各国经过了变法,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哪个朝代?这个朝代的建立者是谁?
材料二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2)材料二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3)为了巩固统治,秦朝在经济文化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请写出其中两个。
材料三 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书籍一律焚毁。……还把在背后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数百人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在这一制度下,最高等级是谁?最低等级是谁?
(3)什么人可能成为诸侯?诸侯要履行什么义务?
(4)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
战国时期,开展“百家争鸣”的主要是哪个等级的人?
(5)这一制度在西周时有何作用?
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问题一:两幅图片分别是那一历史时期的形势图?两个历史时期都属于我国哪一古代王朝?
问题二:这一时期的兼并和争霸战争频繁,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谁?请你根据所学写出他能够称霸的原因?2-1-c-n-j-y
问题三:材料二中的“孝公”是指哪国的国君?卫鞅又是指谁
问题四:在卫鞅推行的变法中,如果你是一个农民,你最欢迎哪一变法内容?卫鞅的变法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问题五: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地图,写出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战争名称?(写出两个即可)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