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北方民族大融合
初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下图是这一时期不完整的政权更替图。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完成材料一图表的填空。
(2)材料二中内容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3)通过以上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列图表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两则材料各自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除了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外,此项改革措施还有哪些改革内容?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这次改革的实施有何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历史事件的比较,找出异同点和易混点,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北魏的孝文帝改革相比较,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B.都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进程
C.都顺应了历史趋势 D.改革都有阻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影响是 (   )。

A.促进民族融合 B.形成南北对峙
C.民族矛盾激化 D.促进南北统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

A.呼韩邪单于 B.北魏孝文帝 C.辽太祖阿保机 D.金太祖阿骨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善于学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看,他主要向哪个民族学习

A.鲜卑族 B.汉族 C.匈奴族 D.氐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是在什么事件之后?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材料二 

(2)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3)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管理西藏和新疆的机构分别是什么?设置这些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条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适时改革(变法),与时俱进。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1)材料一是谁的言论?他在哪国变法实践了“治世不一道”的思想?这次变法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三项改革内容?颁布这些改革内容的帝王是谁?这次改革对民族关系有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说一说以上两次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晋至隋政权分裂与统一示意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鲜卑姓
汉  姓
鲜卑姓
汉  姓
拓  跋

贺 赖

丘穆陵

独 孤

步六孤

贺 楼

 
材料二: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哪一事件?
(2)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3)实施改革的统治者及继任者在死后大都采用“孝”为谥号,这与该事件的什么内容有关?
(4)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管辖 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管辖 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措施: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世袭特权;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商鞅变法触犯了保守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材料三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他趁机说道:“行军途中,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后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相桓公”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经济措施可以促进秦国农业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皇帝”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主持的这场改革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