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有着辉煌文明的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岁月。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近代以来170多年”应追溯到哪个事件?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2)请分别列举出材料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在座的朋友们……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主张是对的……十年内战时期他是对的,当时也有一些同志搞错了,没有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抗战时期,全党承认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抗战成功了。到这次解放战争,更加证明其正确。 ──《学习毛泽东》
(3)材料中的“毛泽东的主张是对的”在哪次会议上首次得到了肯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请说出邓小平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强国富民的道路?
如图是戊戌变法时期,他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蔡锷 | B.梁启超 |
C.康有为 | D.谭嗣同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曾说:"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2)依据材料说明铁路给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和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此外,作者还指出其哪方面的重大作用。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A.慈禧的盲目自大 | 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
随着外来侵略的加剧,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努力挽救国家,想要国家变得富强,而由此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运动,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开明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分为了前后半期两个阶段,请问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戊戌变法中谭嗣同被杀害,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他的牺牲说明变法改革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精神)?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用什么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最终结果虽然失败了,但是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请问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绪帝宣布变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变法哪些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 戊戌变法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3)下图是为变法而甘愿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他是谁?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主张如何学习西方?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为实现材料二的政治主张,近代中国掀起了哪场政治运动?该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历程。
结合《公车上书》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完成:
(1)“公车”又称____________。
A.秀才 | B.举人 | C.进士 | D.翰林 |
直接引发上书的事件是《____________》的签订。
(2)领导这次上书的核心人物__________是和 ___________。
(3)上书的主要内容是反对____________,请求变法。
(4)这次上书的意义是揭开了____________的序幕。
清代有位皇帝下了一道密诏:“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劝谏,太后更生气。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请据此和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这一位皇帝是谁?
(2)密诏中的“变法”是指什么?
(3)“皇太后”是指谁?
(4)临刑前高喊“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材料中哪一位?
简答题(共14分)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经历了四次巨大的社会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通过长时间的变法运动实现的。第二次发生在晚清民国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第三次发生在新中国初期,主要是通过政治建设和社会改造实现的。第四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请回答:
(1)请写出第一次社会转型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变法运动的名称。
(2)请写出第二次社会转型中“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两个典型事例?
(3)第三次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改造涉及哪三个方面?
(4)第四次社会转型时期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是谁?请用一句话对他进行评价。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
C.展现了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 | D.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