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设置,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顺序是: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科举制; ④驻藏大臣; ⑤台湾府
A.③②①④⑤ | B.③①②⑤④ |
C.③①②④⑤ | D.②③①④⑤ |
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与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 B.世袭制 |
C.科举制 | D.选举制 |
地处南京秦淮河畔的“贡院”被专家学者称为见证中国科举制度的“活化石”。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
B.科举制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
C.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
D.戊戌变法时期废除了科举制度 |
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 )
A.设置进士科 | B.设置明经科 |
C.开创殿试和武举 | D.八股取士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有利于寒门子弟入朝为官 |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
C.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
D.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
B.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 |
C.强调以家世背景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
D.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的产生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启示 |
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 B.隋炀帝 |
C.唐太宗 | D.武则天 |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
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
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
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
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
下列有关唐朝科举考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
B.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
C.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
D.对参考者有严格的家庭出身年龄的限制 |
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 B.隋炀帝 |
C.唐太宗 | D.武则天 |
2013年,随着扬州隋炀帝杨广陵墓的发掘,有关隋炀帝的讨论日益热烈。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①建立隋朝 ②设置进士科 ③下令开凿大运河 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②③ |
下列句子与科举制无关的是
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B.“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
C.“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
①创武举、殿试
②开设进士科
③采取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
④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C.③②①④ | D.③④①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