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填空题(共12分)
读《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0年,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战例是 ;208年,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例是 。
(2)完成下列表格:
建立时间 |
建立者 |
国号 |
都城 |
|
曹丕 |
魏 |
洛阳 |
221年 |
|
蜀(汉) |
|
222年 |
孙权 |
|
建业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 这首词涉及到了哪一历史时期哪一场战争?
(2) 这场战争发生在谁与谁之间?
(3) 这场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社会大分裂时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段非凡的历史吧。
材料一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南阳武侯祠联
材料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民歌《敕勒川》
(1)根据图一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填写下表。(12分)
序号 |
政权名称 |
建立时间 |
建立者 |
都城 |
A |
|
|
|
|
B |
|
|
|
|
C |
|
|
|
|
(2)根据材料一对联并结合图一,分析此对联颂扬的人物是谁。“水面偏能用火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分)
(3)根据图二和材料二,说说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关系出现了怎样的趋势。(2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1)“今天下三分”是指历史上的哪一时期?
(2)为上述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⑴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⑵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
⑶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⑷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图示:
完成以下要求: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朝代:A B
(2)A王朝因为在政治上实行 制,出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格局。
(3)C时期有三个并立的政权,如下图所示,请你在图中横线上填出所缺内容。
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特征。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频繁,政权分立。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包括少数民族)纷纷向南迁移,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地区也发生变化。请回答:
(1)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纷争不断,请列举一例这一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并说明其影响。
(2)三国鼎立,政权分立。请指出三国指哪些国家?后来,又是哪个政权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哪一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江南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据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 |
|
西周 |
春秋 战国 |
|
东汉 |
魏 |
|
十六国 |
北朝 |
隋 |
蜀 |
|
南朝 |
||||||||
吴 |
(1)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和所学知识,填写下列所缺的朝代名。
(2)截止到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哪些?
(3)南北朝之前,都城在洛阳的政权有哪些?
(4)“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那么曹操的作为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另外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哪一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中认为曹操和孙权各自具有什么优势?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
(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
(3)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上图的提示将下面的图示补充完整:
(2)图中的字母是表示奠定三国鼎立的著名战役的发生地?
A:
B:
(3)除了上面的几个人物,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时期的人物?请你再写出2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挂,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请完成:
(1)材料一中“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
(3)材料二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他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哪一思想?
材料四:“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4)材料四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五: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5)材料五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材料六: 三国鼎立形势图:
(6)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材料六《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 ;B ;C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