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年,英王亨利一世给伦敦颁发的特许状规定:“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从材料可以看出,特许状的颁布使伦敦市民( )
A. | 不能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 |
B. | 有权选举市长,完全实现自治 |
C. | 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 |
D. | 成为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下列古文字反映了世界文明的( )
A. | 扩展性 |
B. | 发展性 |
C. | 开放性 |
D. | 多样性 |
历次国庆大阅兵反映出我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以下两幅图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
A. | 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
B. | 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 |
C. | 形成五大战区战略布局 |
D. | 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 |
下面是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一段讲话。他认为香港能够回归的最主要原因是( )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A. | 国家实力的增强 |
B. | “一国两制”的方针 |
C. | 正确的外交方针 |
D. | 中英双方的努力 |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聂耳在1932年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一天花几个钟头苦练基本练习,几年、几十年后成为一个小提琴家又怎样?你演奏一曲贝多芬的奏鸣曲能够兴奋起、可以鼓动起劳苦大众的情绪吗?不对,此路不通!早些醒悟吧!”材料反映出聂耳( )
A. | 追求艺术的完美 |
B. | 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
C. | 努力成为小提琴家 |
D. | 致力创作大众音乐 |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赢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由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能够( )
A.壮大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
B.团结农民赢得抗战胜利
C.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
D.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探索。这些探索的共同作用是( )
A. |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
B.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C. | 实现了国家的富强 |
D. |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
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1894年 |
1905年 |
1912年 |
1913年 |
1924年 |
创办兴中会 |
建立同盟会 |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发动二次革命 |
创办黄埔军校 |
A. | 孙中山 |
B. | 李大钊 |
C. | 陈独秀 |
D. | 蒋介石 |
如图《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出现图中时局的国内外背景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日本明治维新 |
B. |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美国内战 |
C. |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D. | 《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
在“强国追梦”演讲活动中,有同学说“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材料所说的“西方列强一巴掌”指的是( )
A. | 沙俄入侵东北 |
B. | 鸦片战争 |
C. | 甲午中日战争 |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处应为( )
A. | 平定噶尔丹叛乱 |
B. | 设置驻藏大臣 |
C.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D. | 实行金瓶掣签 |
历史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内阁制、军机处”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这节课的学习主题是( )
A.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B. |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
C. | 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进程 |
D. |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 |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史实为基础的长篇历史小说。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后,对比所学三国历史,形成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 阅读《三国演义》,就能了解三国的真实历史 |
B. | 《三国演义》取材于史实,属于一手文献史料 |
C. | 《三国演义》是文学创作,不能帮助我们了解相关史实 |
D. | 《三国演义》有助于理解历史,但需要和真实历史相结合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