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材料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 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什么?
(4)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指的是哪三军?
(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李鸿章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四  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他“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指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旗帜?
(5)据几则材料可知,中国学西方经历了从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由此可见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有何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过,如果不是林大人禁烟,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上述两则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2)材料一中“林大人”指谁?他是在广东哪个地方“禁烟”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战争更深层次的意图”是什么?
(3)这场战争使古老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请写出变化后的社会性质的名称。
(4)这场战争给你带来了哪些历史思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称,在近代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京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图1是小华同学去南京某纪念馆参观时拍下的一张照片,请根据这张照片看出该馆是为纪念什么事件而修建的?
(3)图2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时的欢庆场面。请回想,这一场面的出现与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 材料二中的“日出东方”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星火燎原”指什么?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的“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4)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是民族追求,时代的呼唤。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
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实践活动(创办的近代企业)举一例说明?
(2)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建立什么国家(名称)?他在1924年进行了国共合作建立什么军校?
(3)梦想要成真,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与朱德会师建立什么军队?毛泽东他又开创是中国革命胜利怎样的道路?1934-1936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考验?(举一例说明)
(4)为实现“中国梦”你如何去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从而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屈辱是历史给我们的沉重感受。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撕裂的国土】


(1)图一中“A”、图二中“B”所示领土分别被哪国通过何条约而割占?
(2)图三中阴影部分的领土被哪国割占?该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烧毁的尊严】

(3)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由图四到图五,你会联想起中国遭遇的哪一劫难?
【侮辱的数字】
“四点五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根本就没有经过核算,纯粹就是对国人的有意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西门送客《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4)材料属于作者对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评述?据材料,说说这一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屈辱的感悟】
(5)近代史留给我们的沉重感受就是——屈辱。对此,你有何感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捍卫主权】 
实现祖国的主权完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军民奋勇抵抗捍卫国家主权,请列举中国军民在抵抗中取得胜利的战役二例。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就“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了共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日“大局”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对待钓鱼岛,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是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90周年。90年来,国共两党既有血雨腥风的拼搏厮杀,也有面对外侮的精诚合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材料三 马英九昨天即致贺电给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盼两岸强化互信、真诚合作。习近平也回复道,期望两党深化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2012年11月16日香港《大公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马英九的贺电与习近平的回复有何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建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九二共识”坚持了一个什么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谱写下民族复兴的交响史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前期探索简图

材料二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板块中的几位人物图片

(1)与近代前期探索简图中“自强求富”“变法维新”“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主张或口号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为实现近代的“自强求富梦”,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在经济、军事方面是如何追梦的?(2分)
(3)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请你仿照示例向观众介绍余下的一位历史人物的“民族复兴梦”。
示例一:严复,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把西方进化论介绍到中国,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将怎样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复兴梦”相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品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是哪次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什么条约?
(2)材料二是哪次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什么条约?
(3)材料三是哪次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什么条约?
(4)从条约内容分别说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黄河清《“洋”族词的兴衰》
材料二: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
——按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2005年的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3)材料三的变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综合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国务院决定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节选《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货史·上》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中国不仅收复了自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给日本的台湾、澎湖列岛等所有的国土,而且在新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中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之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对应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自承担的抗战任务并各举一著名战例证明。并据此指出中国抗战所呈现的战略态势。
(2)材料二中日本“全面侵华八年”开始于哪一年,其标志事件是什么?并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批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据此指出提升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因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1)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央和地方,至少四个,共2分)
(2)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3) 材料二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
(4) 由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建海《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两个“不公正”的含义。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