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问答题
初中历史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这两位帝王在军事上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
(5)用一句话概括“秦皇”“汉武”的作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开始了哪一重大活动?最终促成了哪一社会制度的确立?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举出该事件中的两项措施。上述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说史
以下历史画面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到了东汉时期,东汉政府又派一个人经营西域30来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请你能说出这个人的名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解析(16 分)。
材料一:他在《世界百位名人录》中名列前十位,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学派曾是“百家争鸣”中著名的学派之一;他的思想在战国时得到了发展,西汉时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后世尊其为“圣人”
材料二:在他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在他的时代,开始创办私学,广招门徒,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他的弟子三千,有来自贵族阶层的,也有很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
读过以上材料,请回答:
(1)通过以上两则材料,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2分)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材料一:他创立了哪一学派?其言论收录在哪本书中?
(3)材料一:作为思想家,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材料二:作为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非常有见地的教育主张,请举出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3)顺应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什么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作用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建立的政权叫什么?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
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其中“孝公”是谁?
②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③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④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   
⑤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  
⑥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⑦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条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这样,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材料二 “大会制定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1)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共产党何时何地诞生?
(2)材料二是中共哪次会议的决议?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5)什么事件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变法维新”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 今年(2014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学习与探究”活动课中,同学们对下图漫画
局面的形成进行讨论。小明说:“这是签订《马关条约》的结果”。小丽说:“这是签订《辛丑条约》结果”。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是指什么人?
(2)秦皇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什么制度来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3)秦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
(4)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通过学习,你有何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岷山乡梓、柏、大竹,颓随水流,生致材木,劝省用侥。又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侵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1) 引文所说的是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
(2) 该工程是何时由何人主持修建的?
(3) 该工程的作用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先阅读下面的材料后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  据《齐鲁晚报》报道,为了让国学经典回归传统基础教育,自2009年起,我国将向海内外少年儿童设立中华少年孔子奖。
问题:(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分
(2)材料一是孔子的名言,请问你读完后,对于你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4分(写出两点即可)
(3)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什么?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战乱和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此时期我国哪一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此地大规模开发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2)此地除也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大规模开发的有利条件?
(3)此时期有“八姓入闽”,他们迁入福建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后,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几个思考题,请你回答:
(1)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凶恶残暴,在中国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请你举2例说明。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请你进行简单总结。(至少3点,6分)
(3)学习历史和关注现实密不可分。今天,日本国内又出现了军国主义复活的苗头,请你举两例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