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轻质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力为G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两手先并拢分别握住绳的两端,然后缓缓地左右对称地分开,若想绳不断,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
A.45° | B.60° | C.120° | D.135° |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球B对墙的压力减小 |
B.物体A与球B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
C.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 |
D.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
如图所示,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的中间,后躺在吊床中间并尽量水平伸直躯体,两种情况下人都处于静止状态。设吊床两端系绳中的拉力为F1、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F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坐着比躺着时的F1大,坐着比躺着时的F2大 |
B.坐着比躺着时的F1大,躺着与坐着时的F2相等 |
C.躺着比坐着时的F1大,躺着比坐着时的F2大 |
D.躺着比坐着时的F1大,坐着与躺着时的F2相等 |
如图所示,轻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质量为、的小球、,通过两根细线将小球吊在水平天花板上,已知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两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弹簧轴线沿水平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球所受细线的拉力大小为 |
B.、两球所受细线的拉力大小不一定相等 |
C.球所受弹簧的弹力的大小为 |
D.、两球的质量大小关系一定满足 |
如下图所示,木块A、B在竖直向上的外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木块A的上表面和水平天花板接触,下面关于木块A、B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A可能受3个力,木块B一定受3个力
B.木块A可能受3个力,木块B一定受4个力
C.木块A可能受4个力,木块B一定受4个力
D.木块A可能受4个力,木块B一定受3个力
今有一个相对地面静止,悬浮在赤道上空的气球.对于一个站在宇宙背景惯性系的观察者,仅考虑地球相对其的自转运动,则以下对气球受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气球受地球引力、空气浮力和空气阻力 |
B.该气球受力平衡 |
C.地球引力大于空气浮力 |
D.地球引力小于空气浮力 |
如图甲,笔记本电脑底座一般设置有四个卡位用来调节角度.某同学将电脑放在散热底座上,为了获得更好的舒适度,由原卡为1调至卡位4(如图乙),电脑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电脑受到的支持力变小 |
B.电脑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
C.散热底座对电脑的作用力的合力不变 |
D.散热底座对电脑的支持力与电脑对散热底座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细绳被小球竖直拉紧,小球与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小球受到的力是( )
A.重力、轻绳的拉力 |
B.重力、轻绳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 |
C.重力、斜面的支持力 |
D.轻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
当两共点力F1和F2的大小为以下哪组数据时,其合力大小可能是2N( )
A.F1="6" N,F2="3" N | B.F1="3" N,F2="3" N |
C.F1="2" N,F2="4" N | D.F1="5" N,F2="1" N |
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在下列给出的几组力中,能使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的是( )
A.F1=3N,F2=8N,F3=2N | B.Fl=3N,F2=1N,F3=5N |
C.F1=7N,F2=5N,F3=10N | D.Fl=5N,F2=17N,F3=15N |
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点到达最低点D,然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经过B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 |
B.经过C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 |
C.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 |
D.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不变 |
如图所示,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穿过一张CD光盘的中央小孔后拴着一个橡胶球,橡胶球静止时,竖直悬线刚好挨着水平桌面的边沿。现将CD光盘按在桌面上,并沿桌面边缘以速度v匀速移动,移动过程中,C、D光盘中央小孔始终紧挨桌面边线,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时,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为( )
A.vsin B.vcos C.vtan D.vcot
曹冲称象故事讲的是曹冲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线.把象牵到岸上来后再把一块一块的石头装上船,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线和水面平齐后,石头总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 )
A.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
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
D.建立“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