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试题 /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高中化学

反应N2O4(g) 2NO2(g);ΔH=+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度为T0时,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T1、T2时发生反应,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起始时若X、Y的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建立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不等效
C.图a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37.5%
D.反应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关系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在加压时物质C容易液化。某温度下,向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充入1mol A、2mol B,发生反应:A(g)+ B(g)2C(g)+D(g);△H<0,建立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加强,建立新平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v(A)一定增大              
B.B的转化率可能减小
C.△H一定不变
D.D的物质的量不可能超过1 mol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应用化学反应需要研究化学反应的条件、限度和速率。
(1)已知反应:Br2+2Fe2=2Br+2Fe3,向10 mL 0.1 mol·L1的FeBr2溶液中通入0.001 mol Cl2,反应后,溶液中除含有Cl-外,还一定有          (填序号)。
①含Fe2+,不含Fe3+②含Fe3+,不含Br-③含Fe3+,还含有Br-
(2)773 K、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反应CO(g)+2H2(g)CH3OH(g)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曲线Ⅱ表示使用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若投入a mol CO、2a mol H2,平衡时能生成0.1a mol CH3OH,反应就具工业应用价值。

①若按上述投料比使该反应具有工业应用价值,CO的平衡转化率最小为          
②在容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欲提高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答两项即可)                                                      
③下列与催化剂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使用催化剂,使反应CO(g)+2H2(g)CH3OH(g)  ΔH>-91 kJ·mol1
b. 使用催化剂, 能够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c. 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K
(3)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我国学者提出用镍(Ni)、铁作电极电解浓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盐Na2FeO4的方案,装置如右图所示。

① Ni作           (填“阴”或“阳”) 极;
②Ni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HNO3发生的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
①KMnO4、HCl、Fe(NO3)2、CuO、KI五种物质中的           (填化学式)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②欲用下图装置通过测定气体生成量测算硝酸被还原的速率,当反应物的浓度、用量及其他影响速率的条件确定之后,可以通过测定                     推(计)算反应速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该反应的焓变为负值
D.恒温恒容反应达平衡后,再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平衡向右移,达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不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导热隔板,当拔起销钉后,两侧分别开始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隔板随之开始移动。

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

物   质
H2
Br2(g)
HBr
X
Y
Z
R
物质的量(mol)
2.0
2.0
5.0
设x
8.0
0.50
1.5

      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因为隔板的导热作用而调节反应器左右两侧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隔板始终左滑,一段时间后,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左端1/3处不动,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试回答:
(1)化学方程式中R物质的化学计量数n为(填编号,下同)       
A.3                          B.4                    C.5                   D.6
(2)若x=6.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    方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取值范围为      
(3)若已知ΔH 1<0,ΔH 2<0, x分别为6.5和7.0时,在这两种情况下,反应分别达到平衡状态(Ⅱ)时,请比较H2体积分数(分别记作φ(H2)、φ(H2’))的相对大小         
A.φ(H2)>φ(H2’)                             B.φ(H2)<φ(H2’)
C.φ(H2)=φ(H2’)                             D.不能确定
(4)若x=6.5时,左右两侧反应体系达平衡后,设法向左侧容器中再充入a mol氢气,当左、右两侧反应体系再次平衡时(隔板平衡点位置不变,下同)a的取值范围是       
(5)若x=6.5时,且左右两侧反应体系均达到平衡后,如向右侧反应体系中充入b mol氦气,片刻后,使容器两侧又均达到平衡。则右侧化学平衡将向         方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移动;b的最大值应小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T ℃时,在2 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T2时,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2Z(g)
B.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 v(X)=0.3mol/(L·min)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醇被称为2l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通过下列反应Ⅰ和Ⅱ,用CH4和H2O为原料来制备甲醇。
(1)将1.0 mol CH4和2.0 mol H2O(g)通入反应室(容积为100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H4(g)+H2O(g) CO(g)+3H2(g)……Ⅰ,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

①已知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图中的P1    P2(填“<”、“>”或“=”),100℃时平衡常数为    。
③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压强为0.1 MPa条件下, 将a mol CO与 3a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 ……Ⅱ。
④该反应的△H    0,△S     0(填“<”、“>”或“=”)。
⑤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入1mol CO和3mol H2
⑥为了寻找合成甲醇的温度和压强的适宜条件,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
T(℃)
n (CO)/n(H2)
P(MPa)

150
1/3
0.1

 
 
5

350
 
5

A.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B.根据反应Ⅱ的特点,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其在0.1MPa和5MPa条件下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曲线示意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压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向A中充入1molX和1molY,向B中充入2molX和2molY,起始VA=VB=aL,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两容器内各自发生下列反应:X(g)+ Y(g) 2Z(g)+W(g);△H>0,达到平衡时,VA="1.2a" L。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B容器中化学反应速率快
B.平衡时,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40%,且比B容器内X的转化率大
C.打开K一段时间再次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为1.6a L(连通管内体积不计)
D.打开K再次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A容器体积会增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表示反应的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此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A.t1时减小了N2的浓度,增加了NH3的浓度
B.t2时降低了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t1时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D.t1到t2时段内,逆反应速率增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B、C、D、E、W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回答下列问题:
(1)E单质为双原子分子,气体E的密度3.17g.L-1(标准状况),写出用石灰水吸收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由A、B、D元素原子组成的化合物CH4和H2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 。将1.0 mol CH4和2.0 mol H2O(g)通入反应室(容积为100L),达到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

①已知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图中的P1   P2(填“<”、“>”或“=”),100℃时平衡常数为        
③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由A、C、D元素原子组成的化合物N2H4和H2O2 有广泛的用途
①N2H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氢氧化钾溶液。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已知:16 g液态N2H4(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320.75 KJ的热量。 H2O(1)=H2O(g) △H="+44" kJ·mol-1
2H2O2(1)=2H2O(1)+O2(g) △H=-196.4 kJ·mol-1
写出N2H4(肼)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c(H)/c(ClO)减小
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加入少量固体NaOH,溶液的pH会略微增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醇被称为2l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通过下列反应Ⅰ和Ⅱ,来制备甲醇。
(1)将1.0 mol CH4和2.0 mol H2O(g)通入反应室(容积为100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Ⅰ,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已知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图中的P1                P2(填“<”、“>”或“=”),100℃时平衡常数为             

(2)在压强为0.1 MPa条件下,  a mol CO与 3a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 ……Ⅱ。
③该反应的△H               0,△S                 0(填“<”、“>”或“=”)。
④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入1mol CO和3mol H2

(3)在最新开发并投入生产的流动电解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流动电解质硫酸的使用,可提高燃料电池效率约30%,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2 mol A和2 mol B 进行反应:2A(g) +B(g) C(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6 mol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A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2 mol·(L·s)-1
B.若增大压强,则物质B 的转化率减小
C.若升高温度,A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D.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C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M(s)2Z(g);。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达到新平衡,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

 
改变的条件
正.逆反应速率变化
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
A
升高温度
逆反应速率增大量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量
X的体积分数增大
B
增大压强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Z的浓度不变
C
减小压强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Y的体积分数变大
D
充入一定量的Z
逆反应速率增大
X的体积分数变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