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g)+3H2(g) 2NH3(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2转化率的是
① 降温②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③ 增加N2的浓度④ 加压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2(g) + 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A2 |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 |
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
D.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 |
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H<0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用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 B.增大Y的浓度 |
C.降低温度 | D.缩小体积 |
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已经发生移动的是
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 B.反应物的转化率 |
C.正、逆反应速率 | D.反应混合物的压强 |
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
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浓度之比为1:1:1:1 |
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
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
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电离平衡常数Ka | B.水解平衡常数Kb |
C.化学平衡常数K |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 + 3Y(g)2Z(g)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3 : 2 |
B.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Z,同时生成3n mol Y |
D.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X,同时消耗3n mol Y |
纳米钴(Co)加氢反应的催化剂,500K时催化反应:CO(g)+3H2(g)CH4(g)+H2O(g) △H<0。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但平衡常数不变 |
B.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浓度减小 |
C.温度越低,越有利于CO催化加氢 |
D.从平衡体系中分H2O(g)能加快正反应速率 |
相同温度下,反应Br+H2→HBr+H可由过程Ⅰ或过程Ⅱ实现,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
B.反应热:过程I>过程II |
C.过程Ⅱ的平衡常数>过程I的平衡常数 |
D.形成1 mol 化学键释放的能量:H—Br<H—H |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
B.对2NO2(g) N2O4(g) 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浅 |
C.反应CO+NO2CO2+NO △H < 0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
D.向双氧水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后,产生气泡速率加快 |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O(g) + CO(g) N2(g) + CO2(g);△H=-373.2 kJ/mol ,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加催化剂 | B.减小反应容器体积 |
C.升高温度 | D.增大NO浓度 |
反应CO+H2O(g)CO2+H2在1000℃ 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化学平衡常数K值发生变化的是
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 | B.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200 ℃ |
C.添加催化剂 | 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
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 <0,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A2的浓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
B.升高温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
C.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
D.增大压强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
反应:A(气)+3B(气)2C(气); Δ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