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科学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所用的碳原子,其转移途径是
A.CO2→叶绿体→ATP | B.CO2→三碳分子→ATP |
C.CO2→叶绿体→三碳糖 | D.CO2→三碳分子→三碳糖 |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为
A.叶绿素a、叶绿素b、胡箩卜素、叶黄素 |
B.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箩卜素 |
C.胡箩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
D.叶绿素b、胡箩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们对室内室气中的CO2含量进行了 24小时测定,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下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C
B. 在AB区段,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C. CD段CO2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D B、c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等,请根据下图分析:
(1)如果X代表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_________阶段。当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时,若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为c,则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的是__________。
(2)如果X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3)如果X代表CO2的含量,CO2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__________的产生。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_____________。
下边①至④图均表示植物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那么①至④图中横坐标代表的条件依次是( )
A.光照强度、温度、载体数量、氧气浓度 |
B.氧气浓度、温度、光照强度、载体数量 |
C.温度、氧气浓度、光照强度、溶液中K+浓液 |
D.氧气浓度、光照强度、溶液中K+浓度、蒸腾作用强度 |
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结构模式如右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氧呼吸的场所依次是③②① |
B.光补偿点下,⑤产生的ATP量大于①②③产生的ATP量 |
C.光照下NADPH、ATP、O2从⑤向④处扩散 |
D.适宜光照和温度下,③处生成的CO2可扩散至④处被利用 |
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发生的物质变化并伴随吸能反
应的正确的一组是
①ATP→ADP+Pi ②NADP++e-+H+→NADPH
③ADP+Pi→ATP ④CO2+H2O→C6H12O6+H2O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 |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溶胶 |
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来增大膜面积 |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小泡而增大膜面积 |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甲植物的影响,应选择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
B.图中如果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C3含量减少C5含量将会增加 |
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甲增加、乙减少 |
D.在Y点时,叶绿体中ADP和NADP+不断从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移动 |
将新鲜萝卜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个盛有pH分别为3、5、7、9的100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中,结果每一个烧杯都产生气体,然后,将加入四个烧杯中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图1所示曲线,请回答:
|
|
如图是有关生物的生理过程的描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用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现象会更明显 |
B.用甲基绿试剂和吡罗红试剂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 |
C.叶绿体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分离后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呈蓝绿色的是叶绿素b |
D.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虽然其成分相同但用法和用量均不相同 |
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