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
调查是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丰富度与物种数有关 |
B.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需盖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
C.标志重捕法是经两次捕捉进行的物种数量的调查,此方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难题 |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对两条边上的菌体 |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生物多样性升高 |
B.人类活动往往会是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C.在草地遭受火灾后第二年春天重新形成草地,属于次生演替 |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原理、方法或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需保持细胞的活体状态 |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吸取培养液制临时装片前要将试管静置后才能取样 |
C.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HCl的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使染色体分解 |
D.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少量CaCO3是为防止研磨时叶绿素被破坏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
C.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
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 |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 |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 |
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在第1~7年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年份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4年 |
第5年 |
第6年 |
第7年 |
增长速率 |
0.66 |
1.54 |
2.81 |
3.67 |
2.94 |
1.65 |
0.03 |
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
D.第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
C.调查土壤里的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
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①提出合理假设②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③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研究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A.②③④① | B.②③①④ |
C.④①③② | D.④①②③ |
下图为2010年日本、中国、印度三国的人口年龄图解。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日本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 | B.印度死亡率相对较高 |
C.中国人口问题已得到完全解决 | D.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 |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 B.演替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
C.弃耕农田都能演替为森林 | D.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
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 |
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检测 |
C.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开始下降 |
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