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过程的实质是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的过程 |
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
D.生态系统只有保持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才能长期维持稳定 |
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
下图是某种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 |
B.该种群的K值为100 |
C.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b点 |
D.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保持在d点时 |
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4只 |
B.48只 |
C.120只 |
D.144只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
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 |
C.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要非常醒目 |
D.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种群密度 |
B.出生率和死亡率 |
C.迁入率和迁出率 |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
下列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
下列能够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
B.乙烯 |
C.细胞分裂素 |
D.生长激素 |
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的不一致则舍弃 |
B.即使样方数据大小不同,只要取其平均值就可接近真实密度 |
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 |
D.多次取样,舍弃数据悬殊的个别样方,再取其平均值 |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2 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小于92只 | B.大于92只 |
C.小于161只 | D.大于161只 |
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
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
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
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 |
D.蝗虫种群密度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 |
下列哪项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 |
B.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 |
C.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 |
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的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为了调查某一地区鼠群的数量,常采用“标志重捕法”。第一次捕获100只,并进行标志,然后放回原地区;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20只,其中有标志鼠2只。则可以推断该地区鼠群约为
A.200只 | B.400只 | C.1000只 | D.2000只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