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
关于酸奶制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抗生素的牛奶更容易发酵 |
B.温度越高,制作酸奶需要的时间越长 |
C.牛奶变酸的同时,其中的糖类发生了变化 |
D.所有物质都装瓶后再加热灭菌,酸奶凝固的会更好 |
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
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所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
果酒变酸、泡菜变酸、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 )。
A.醋酸菌、醋酸菌、毛霉 | B.乳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
C.醋酸菌、乳酸菌、毛霉 | D.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 |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
B.酒精消毒的目的是杀死微生物的细胞、孢子、芽孢 |
C.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菌落 |
D.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 |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致病力,常引起骨髓炎等,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下述实验结束后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
B.带菌培养基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才能倒掉 |
C.带菌培养基必须经加热后才能倒掉 |
D.接种后双手必须经肥皂洗净,再用70%的酒精棉球擦拭 |
关于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 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 |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
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牛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下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A.大肠杆菌 | B.霉菌 | C.放线菌 | D.固氮细菌 |
下列有关碳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源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
B.某些碳源可以作为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
C.蛋白质不能做碳源 |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碳源可能不同 |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或纯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微生物在培养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 |
B.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 |
C.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
D.分离自养型微生物的方法是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 | 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
C.有无鞭毛 | D.培养基的不同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