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与胰岛素形成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
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可表示为 DNA → RNA → 蛋白质 |
C.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
D.人体自身对癌细胞的清除可通过细胞免疫,而“生物导弹”治疗癌症的的原理是利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将抗癌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的部位 |
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之一是
A.外界溶液是清水 | B.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
C.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 | D.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
将植物幼苗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液中,经不同措施处理后测定根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量,结果如表所示: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研究目的可能是研究植物的根吸收矿质元素与吸收水分的关系 |
B.实验结果说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吸收水分是两个关系密切的过程 |
C.实验结果说明升高温度可能影响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D.该实验的研究目的可能是研究植物的根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因素 |
下列关于洋葱表皮细胞原生质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
C.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 |
D.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基质组成 |
将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放在0.3g /mL的蔗糖溶液、0.3g /mL的KNO3溶液和清水中,其原生质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如右图)分别是( )
A.a、b、c | B.b、c、a | C.c、b、a | D.b、a、c |
在探究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中,某同学在分析实验结果时,提出了“假如细胞壁本身也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的问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相同,因为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失水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引起了质壁分离 |
B.实验结果相同,因为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失水后,原生质层由于液泡的缩小而缩小,而细胞壁不能缩小,引起了质壁分离 |
C.实验结果不同,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
D.实验结果不同,细胞壁不能缩小,不能引起质壁分离 |
下表是某同学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的变化,最能说明的事实是( )
蔗糖溶液(mol/L) |
细胞变化 |
||||
0.45 |
发生质壁分离 |
||||
0.40 |
无 |
||||
0.35 |
有胀大趋势
|
碱蓬等在盐碱地中生存的植物,其主要特点是( )
A.细胞液浓度大,吸水力强 | B.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水 |
C.生命活动过程中需水少 | D.吸收的水分只有少量被蒸发 |
在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后,观察到部分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分析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细胞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 |
B.操作不当,细胞的外界溶液浓度过低 |
C.代谢旺盛,细胞大量吸收蔗糖分子 |
D.时间过短.细胞失水较少,现象不明显 |
在常温条件下,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细胞分别在0.25M和0.35M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初始质壁分离,若该两个细胞相邻,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浓度,水分从甲细胞向乙细胞移动 |
B.甲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浓度,水分从甲细胞向乙细胞移动 |
C.甲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浓度,水分从乙细胞向甲细胞移动 |
D.甲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浓度,水分从乙细胞向甲细胞移动 |
某渗透装置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
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
下表为小麦开花后籽粒干重增长的过程
开花天数(d)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籽粒干重(mg/粒) |
0.5 |
1.0 |
5.5 |
15.5 |
27.0 |
37.5 |
40.0 |
39.0 |
根据上表可知,小麦籽粒干重增长速率最大的是在花后第几天? ( )
A.15 天 | B.20 天 | C.25 天 | D.30 天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