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产生的C02和H2O,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产生水,第二阶段产生C02 |
B.第二阶段产生水,第三阶段产生C02 |
C.第二阶段产生CO2,第三阶段产生水 |
D.第一阶段产生C02,第二阶段产生水 |
将某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光照下CO2吸收总量(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黑暗中CO2释放量(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A.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C.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D.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也可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不需要水浴 |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CO2产生情况 |
D.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假说 |
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
A.一定是有氧呼吸 |
B.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
C.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
D.一定不是无氧呼吸 |
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不产生CO2 |
B.细胞呼吸过程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逐步释放的 |
C.水稻根部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
D.有氧呼吸过程葡萄糖中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H2O |
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细胞学的角度分析,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A.细胞核体积缩小 | B.细胞内水分减少 |
C.酶的活性降低 | D.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 |
下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
B.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
C.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
D.L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
有甲乙两组等最的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甲乙两组消耗的氧气总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为( )
A.1:1 | B.1:2 | C.3:1 | D.3:4 |
现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假定两种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同),在氧浓度为a时发生的情况是
A.10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 B.3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
C.6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 D.酵母菌停止发酵 |
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的错误操作或想法是( )
①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
②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于是判断是菠菜叶用量太少导致;
③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a含量最多;
④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⑤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需在暗处进行,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①②④⑤ | B.①②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⑤ |
在水深200m的深海处,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高达 5000V 的生物电,击昏敌人,获得食物,保护自己。电鳗生物电直接来源是
A.葡萄糖彻底分解 | B.氨基酸彻底分解 |
C.丙酮酸彻底分解 | D.腺苷三磷酸的分解 |
下图所示为甘蔗的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消耗CO2释放O2,过程③消耗O2释放CO2 |
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
C.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产生[H]也消耗[H] |
D.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必然增加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