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 生态城市 / 综合题
高中生物

据图回答:

(1)图1的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图2的食物网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1中得硅藻是______者,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图2中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3)请分析图1和图2,写出包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
(4)图1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其中______占有的营养级最多;虎鲸和豹海豹明显的种间关系          
(5)若图1中的所有飞鸟都迁徙别处,则对整个食物网的影响________;(大或不大),若图2中的黄雀因某种原因都死了,则该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在短期内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8月18日我国在北京启动国家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下图是草原上一条食物链,请回答:

⑴图中的食物链中,如果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②/①的比值代表________(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③和④分别属于                (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⑵在草→兔→狼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食物。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                 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⑶一般来说,草原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比较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2是一个由5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3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相互内在关系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   
(2)图1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无机环境→丁、   
(3)若图2中的乙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戊的数量会   
(4)图3中的C和B1+C1+D1可表示桑树和蚕用于   的能量。
(5)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   原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图中的________,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图中初级消费者为______种群,在它们捕食过程中,可以通过鸣叫声召唤同伴,这种鸣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信息。
(2)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______来完成。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调节能力。
(3)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4)画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甲表示某岛屿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乙表示兔进入该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该岛的生物除了图甲出现的以外还必须有    。昆虫与鼠之间属于   关系。
(2)鸟的粪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属于    同化的能量。若鼬通过捕食鼠和捕食鸟获得的能量相同,则鼬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草   kg。
(3)图乙中,若在a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该岛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    只。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野兔被鼬捕食,标记不影响兔被捕食)。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    (偏高、偏低、不变)。
(4)鼬能够根据鼠、鸟留下的气味而捕食它们,同样,鼠和鸟也能依据鼬的气味躲避鼬的猎捕,从而维持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稳定。这个实例说明了信息传递能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分析回答: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1)能量流动是从   (填字母)营养级开始的。理由是         
(2)写出该能量流动的食物链   ,该食物链能否继续延长 (能或不能)理由是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流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4)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增加或不增加),说明理由   
(5)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受害最严重的营养级是     ,简述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 —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                       (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地引进福寿螺(可食用)进行水塘养殖,后来由于销售困难将大螺清理后退溏还田,一段时间后大批福寿螺出现在稻田中,造成粮食大幅减产。下图为上述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

(1)该食物网共有____条食物链,占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2)福寿螺急剧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原因即可)。
(3)若每只幼螺重5克,要长到重150克,则至少要消耗____________克水稻(假设单位质量的螺和水稻含相同的能量)。
(4)由此可知,外来入侵物种破坏了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5)为遏制外来人侵物种而从原产地引进天敌的做法应该慎重考虑,原因是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极冻原生活着藻类、苔藓、矮柳等植物及以它们为食的驯鹿、旅鼠、雷鸟等动物,也生活着主要以旅鼠为食的北极狐。请分析回答:
(1)驯鹿属于第        个营养级。当驯鹿数量增多时(不考虑迁入、迁出),驯鹿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2)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材料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雷鸟同化的能量比其摄取的能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4)旅鼠和北极狐的数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当旅鼠数量增加时,北极狐的数量随之增加;北极狐的数量增多后,又会使旅鼠的数量降低。该过程属于           调节;旅鼠和北极狐的数量随季节变化的现象,说明群落具有           结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填“甲”或“乙”或“丙”)。
(2)乙中的b种群在食物链中处于第     营养级,b和d之间传递的信息一般有物理、化学和      信息。
(3)丙表示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4)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生物c的减少,其他生物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定,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图中数字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元素主要通过[①]_________ _______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____________作用。成分C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A固定的太阳能为600 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少可得到能量____________kJ。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_________。
(5)森林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若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
(6)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营养级_________,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2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
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同答:

(1)在狼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均能很好的生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    的结果: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若图2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一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
(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                  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起到调查    的作用。
(4)在图1所示的稀树草原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条。假设每种动物从上一营养级不同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狼种群增重6Kg,需要消耗草_          Kg。
(5)某年气温明显增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也增多,但并没有呈现J型增长的状态,这是由于    调节的结果。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
(2)家畜的食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3)生活在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其生活方式是       (寄生、腐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题图1所示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题8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种群构成的食物关系网。请分析回答:

(1)图1表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             J/(cm2·a)。如果该生态系统为森林生态系统,将森林全部砍伐,则从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        
(2)图1中        (填字母)和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保留整数)
(3)图1中,如果A主要为蓝藻,如因水体富营养化而出现水华,可以说明具有生态系统有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功能。
(4)图2中,处于图1中B营养级的种群有                   ,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             。碳元素在甲~戊之间的主要传递形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生态城市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