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说明()
A.理想源于现实 | B.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
C.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关系 | D.要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 |
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A(1)(2)(3)(4) B(5)(6)(7)(8) C(1)(5)(9) D(2)(8)(10)
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
(3)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
A(1)(2) B(1)(2)(3) C(3)(4) D(2)(3)(4)
意识的客观性是指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 B.意识同客观世界的一致性 |
C.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世界 | D.意识的形式源于客观世界 |
"怨天尤人"错在()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危机,即危险和机遇伴生。危机既有危害深重的一面,也有良机潜伏的另一面;而且,往往危有多深,机就有多大。“危”与“机”并存,我们应该学会转“危”为“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
③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A.①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意识永远是社会的产物,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 B.彻底唯物主义观点 | C.唯心主义观点 | D.辩证法的观点 |
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 |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 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1)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2)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4)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A.(1) (2) | B.(2) (3) | C.(2) (4) | D.(3) (4) |
张海迪、杨利伟、林秀贞……,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感人的事迹不同,但他们却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品质,心怀共同的坚定理想信念。由此可见( )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B.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2009年7月22日,近500年在中国境内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景观如约上演,前后持续长达两个多小时,近3亿人可以观测到这场难得的天象盛宴。人们能够准确预测日食,说明
A.科学理论是预测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
B.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C.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认识世界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
A.物质 | B.意识 | C.实践 | D.认识 |
实践不仅对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生产实践 |
B.科学实验 |
C.客观的物质活动 |
D.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
《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忧患意识”作为一种价值取向
①能促使实践主体能动地创造客体②将提高实践主体改造和驾驭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③会引导实践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指向④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实践主体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