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成功预测了 2009年7月22日 近百年来出现的最完美的一次日全食,专家称此次日全食是在1991年至2132年之间发生的日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真理就是科学的理性认识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④ |
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A.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
C.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
D.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 |
2009年7月27—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开幕式上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主观要符合客观 |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C.要树立全局观念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具有
A.主体性 | B.自觉能动性 | C.社会历史性 | D.客观现实性 |
沈浩同志2004年2月从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6年间他带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开拓进取,推动小岗村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村民两次在他任期届满时以按“红手印”的方式要求他留任,称他是“离不开的好干部”。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劳累过度猝逝,永远留在了小岗村。沈浩同志的事迹说明( )
①自我价值的满足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
③人生价值是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④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人生目标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舍足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③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回答 ④世界可否认识问题的回答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D.物质是运动载体 |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发奋图强,勇于探索,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止。改革 ( )
①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就是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前进和发展是与不断变革创新分不开的,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以此举办“新中国成立60年成就展”,你认为最符合展览要求的哲学主题是:
A.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 | B.思想引领实践创新促进发展 |
C.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 | D.思维决定存在变化推动发展 |
下列观点中与漫画公鸡论的论调相一致的是
A.人不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流 |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C.存在就是被感知 | D.天不变道亦不变 |
雨果说:"动物是生存,而人则是生活。"对这一论断分析正确的是( )
(1)生存是动物本能的欲求 (2)动物的生存是自然界中被动展开实现的
(3)生活是人的自然属性在客观世界中的表现
(4)人的生活是在社会环境中即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展开并实现的
A.(1)(2)(3)(4) | B.(1)(2)(4) | C.(1)(2)(3) | D.(2)(3)(4) |
实践不仅对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生产实践 |
B.科学实验 |
C.客观的物质活动 |
D.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
《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忧患意识”作为一种价值取向
①能促使实践主体能动地创造客体②将提高实践主体改造和驾驭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③会引导实践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指向④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实践主体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