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
A.人们对梅花的认识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不同的 |
B.对梅花的认识,会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
C.由于面对不同的事物,不可能得出相同的认识 |
D.审美情趣和吟咏时心绪的差别,使梅花具有不同的品格 |
“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 )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器官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进步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可以直觉事物的本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B.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事就一定能成功 |
C.物质与意识是相辅相成的 |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据此回答5-6题:
5、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和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
6、两位画家分别以《静》为题绘画。甲画家画了一个湖,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及岸边的花草树木;乙画家则画了一个飞流直下的瀑布,瀑布边上有一棵树,树上的鸟巢里,小鸟正在睡觉。评论家认为,乙画家比甲画家在构思的意境上更加深远,其哲学依据是
A、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之中有统一
B、动与静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之中有个性
C、动与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之中有部分
D、动与静是运动与发展的关系,运动之中有发展
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的分歧体现了的分歧。(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D.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C.真理是客观的和永恒的 | D.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 |
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恩格斯曾指出,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对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进行了报复。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
①人类已不是自然界的主宰着
②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③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创造规律
④适应而不是改造自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正确选择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② |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连续七次发射成功,这体现的认识论的道理( )
A.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
B.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C.我国已成为科技强国 |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的思维着的精神是
A.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 | B.一切生物的反映形式 |
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D.催人奋进的精神武器 |
11月12日,根据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拍摄制作的月球全图发布。回答1~3题。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仙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遗憾。如今,“嫦娥”飞天使千年的梦想得以成真。这说明实践具有 ( )
A.客观物质性 | B.主观能动性 | C.社会历史性 | D.相对独立性 |
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进一步掀开神话中的“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嫦娥奔月”只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嫦娥一号”经过精密探测传回清晰的月面图像,表明月球上既没有传说中的嫦娥,也没有发现吴刚砍树。这主要说明 ( )
A.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B.神话是人脑主观想象的产物 |
C.神话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能动的反映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正在改变中国人平常的生活习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少开一开车、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正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 ( )
A.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决定生态文明 | B.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可忽视 |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D.意识的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
2009年5月25日。孟加拉国西南部沿海地区遭受热带风暴“艾拉”袭击后,受灾严重。回答1~2题
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很多气象灾害。为此,有人说“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
①人的认识永不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目前,科学技术无法阻止热带风暴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其运行的线路,人们可以做到的是预测热带风暴的到来和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B.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热带风暴 |
C.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D.随着人们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将来能改变热带风暴形成的规律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