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英两国间首个文化交流年,双方将开展一系列活动交流互鉴。
材料一:金秋时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开启了中英两国关系的“黄金时代”。访问期间,中英两国确立了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意味着未来中英双边关系进一步具备了全球合作的视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材料二:中英两国都曾创造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习近平在白金汉宫晚宴上说道:“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和四大发明在英国文化和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国富论》、《天演论》等英国名著则为近代中国思想界打开了全新视野;中国丝绸和瓷器曾经令当时整个英伦为之倾倒,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则使世界丝绸业和制瓷业脱胎换骨;……英国民众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对中式教学法的宣介,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同样这部片子在中国网络上的热播,也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1)根据材料一,说明开启中英两国关系“黄金时代”蕴涵的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推动中英文化交流互鉴?
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能、技术和知识的传承,特点是以“人”为主线的活态流传,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双重价值:存在价值(历史、艺术、科学和教育的价值)是核心的、主要的价值,经济价值是存在价值派生的,存在价值越大,潜在的经济价值也越大,其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
材料二:维吾尔族土陶烧制技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收录的传统民族民间手工技艺之一,喀什的著名文化旅游景点——高台民居,在每年的旅游季节,都会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专程来此参观维吾尔族用土法炼制的土陶制品。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市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经过当地文化、文物等部门的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搜集整理出来,成为喀什市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载体,使喀什市乡土文化瑰宝再放异彩。
(1)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和经济价值。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二,阐述喀什市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瓜果飘香之际,习近平主席走进中亚,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椰树芃芃的东南亚,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一带一路”,应者云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为密切欧亚各国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习近平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材料二: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其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等。
材料三:相关资料统计,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过去10年,中国与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一带一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评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景。
(3)“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某政治老师举办了“‘一带一路’我参与”为主题的时政评论沙龙活动。请你用哲学知识结合三则材料以“挑战·创新·飞跃”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200字左右。
关键词 |
答案内容 |
分值 |
挑战 |
|
2分 |
创新 |
|
2分 |
飞跃 |
|
2分 |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5年11月8日至15日,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福建泉州精
彩亮相,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云集刺桐城,为亚洲文化交融及“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文化繁荣契机鼓与呼。“国与国之间交往,即便谈的是政治,做的是商贸,真正交流的却是文化,是心灵的沟通。”泰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鲁颂巴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文化的功能至关重要。“丝绸之路从根本上讲是一条文化之路。”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文化交流也是相互吸引、相互学习的过程,亚洲各国文化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文化交流最根本的目的是文化创新,是继承本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学习他国文化中最优秀的,创造出最能反映当代现实、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新的文化形态。(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亚洲各国加强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莫言关于“文化交流”说法的合理性。
(3)请你设计两项有影响力的合理可行的活动,借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强调中英要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谊,推动两国合作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指出,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在这方面,中英两国立法机关可以加强交流互鉴。
(1)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英要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谊,推动两国合作再上新台阶。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
(3)2015年是中英两国首个文化交流年,请就如何推动中英文化交流再上新台阶提出两条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文明因互联网而成为点面互动的文化时代。多民族、多宗教和区域性政治、多样文化的种种表现与诉求,在网络时代更加需要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谋求认知的更大公约数。建设丝路经济带,文化要先行一步,让沿线的人们在对话沟通中拥有更多认同与包容,以实现经济带的持久繁荣。
佛教在我国有2000余年的历史,影响比较大。佛教虽然来自印度,但其成熟和发展则是在中国完成的,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佛教是传统的中国佛教的继承和延续,也将随着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述对建设丝路经济带文化要先行的认识。
(2)有人认为,当代中国佛教与传统中国佛教相比,已面目全非。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对该看法加以说明。
(3)请就如何更好加强丝路经济带沿线各国文化交流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1)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一个以“中华文化与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班会设计两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朗朗上口。
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记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进攻齐国,运兵运粮,征调大批民夫,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叫做“邗沟”。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百万民工,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608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610年疏通江南运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促进了当时经贸的发展,瓷器、茶叶通过它转运到外贸港口,江南的丝织品通过它转运至西北丝绸之路,从海外进口的珠宝、香料和棉毛制品等也通过大运河辗转运往全国各地。大运河不仅促进了两岸几十座城镇的发展和繁荣,还培育了市民社会,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价值。
“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我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努力实现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多领域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一带一路”的发展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
同时,中国通过倡导建立“亚投行”,在坚持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沿线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建设“一带一路”?
材料二:中国从不希望以邻为壑,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在于日本能否正视历史,真正卸掉历史包袱。为了悼念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4年12月13日10时我国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有助于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让全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的重要意义。
材料:不同国家对待不同文化持什么态度,主要有三种境界:一是党同伐异,二是求同存异,三是敬其所异,即善于美人之美的最高境界,达不到这种境界将从文化上失去风范,削弱包容、吸收不同文化的能力即软实力。
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敬其所异是对待不同文化的最高境界”的理解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吹响了深化农村改革“集结号”,绘制出了一幅宏伟的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蓝图。某校高三同学“农村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关注粮食安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强调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组:热议城镇化建设第二组同学展示了一组照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这种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热议。
第三组:认识基层民主协商:农村的繁荣离不开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实践,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健全村民监督机制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客。
(1)请结合第一组同学的分析,阅读表格左边信息,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表(在答题卡对应序号处作答)
粮食生产状况 |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
粮食生产方式传统,农业科技不发达 |
① |
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粮食产销物流体系不完善 |
② |
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意愿不足 |
③ |
我国成全球粮食价格高地,刺激粮食大量进口 |
④ |
(2)有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保护好传统民居。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该同学观点的合理性。
(3)请结合第三组同学的分析,并从公民的角度分析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现实意义。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蕴含中华文化的五彩丝绸、瓷器和包含西方智慧的乐舞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条件的发送,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新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虽然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底蕴厚重,但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努力实现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互通、文明互鉴、政治互信、合作共赢。
(1)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
(2)有人认为:“有了古丝绸之路的基础和条件,就能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发展。”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的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2000多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对“和”的思想进行了论述。他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命题, 指出“同”并非“和”的先决条件,能在“不同”中求“和”才是最高境界。“和”的思想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吸收、融合,对中国的外交哲学和对外交往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政府又提出和谐世界的外交方略,向世界表明,不断发展的中国,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共存、共生、共赢”的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简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念对我国处理外交事务的启示。
材料一: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此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要共同建设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倡议,为这条古老的商道注入新的升级活力,并引领欧亚大陆经济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二:展望未来,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要充分考虑到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的不同政治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照顾各国的舒适度。二是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三是要加强战略自觉和统筹规划。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应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为中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建议。
(3)“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请你就各国如何更好地利用丝绸之路发展友好合作提出两点建议。
美国一华裔男子因为给10岁的女儿洗澡被剥夺抚养权,最终因抗警被击毙。在此之前,加州圣塔蒙尼卡的一对华人夫妇由于平时爱吃榴莲,做饭时喜欢煎煮炒炸,因而被要求搬出公寓。
纽约华人大妈6月起在日落公园排练节目而被多次投诉,其领队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文化差异虽然会带来一些摩擦,但是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