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思维,结果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启示我们
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 B.应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不断发展真理 |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 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D.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C.心外无物 |
D.天不变,道亦不变 |
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末日之说”就如同一个幽灵与我们若即若离。不少小说、电影都以此为题材,如好莱坞大片《后天》、《2012》等。据此回答1—2题。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末日之说”,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确有其事 | B.这是根据客观实际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 |
C.并非所有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 D.“世界末日”是少数作者在那里无病呻吟 |
由于对“全球变暖”的普遍担忧,许多游客将目光转向正在消融的南北极冰川等自然景观。一种新的旅游项目——“末日旅游”正在一些国家悄然兴起。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④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左传·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从哲学上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是
A.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B.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
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 D.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美国一项大型研究发现,男性吃太多奶制类品会增加患帕金森症风险。这个结论是研究人员在搜集并分析了57689名男士和73175名女士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资料的基础上得到的。虽然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吃太多奶类制品会增加患帕金森症的风险,但该项研究却未能解释为何男性更易患帕金森病,这说明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 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 |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
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坚持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效果已经充分显现,中国经济2009年“保八”无忧。这表明
A.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B.物质决定意识 |
C.要做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D.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
几年前,一则关于消费观的故事在中国传为佳话:一位美国老太和一位中国老太在天堂里见面,美国老太说,就快把房贷款还完了,中国老太说,就快把盖新房的钱攒齐了。如今,这个故事有了新的结局:美国老太赶上了次贷危机,没钱还贷款,房子被银行收回了。中国老太则庆幸没有贷款盖房,否则也成负资产了。这体现了
A.世界是瞬息万变的 |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2009年11月4 日,卫生部专家称,我国疫情已经提前开始进入流行高发期和持续快速上升期,疫情流行规模和强度将明显高于往年,并预测此次流行周期将持续到2010年3月份。卫生部专家的上述预测
A.来源于客观存在 | B.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C.是人脑对事物现阶段状态的如实反映 | D.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虚幻的反映 |
2009年9月初,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甲型H1N1流感疫苗正式投入生产,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疫苗研发和注册使用的国家。中国的疫苗研发工作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肯定。这表明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④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来造福人类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2009年8月31日,河南省相关领导在全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各级各部门要密切追踪疫情变化态势,牢固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做好长期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思想和工作准备。这一观点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树立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 B.在前进中看到曲折,在曲折中看到光明 |
C.重视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 D.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我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告完美落幕,这标志着我国空间探月技术实现了重大跨越。据此回答1—4题。
空间探月技术是
A.具体科学 | B.社会科学 | C.哲学 | D.逻辑学 |
我国空间探月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体现了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取代具体科学 |
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广大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 D.客观必须符合主观 |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向前推进,不断有新的课题等待着我们去突破。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纵观整个哲学发展史,流派众多,观点各异,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据此回答1-3题。
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两个观点,体现了对 问题的不同回答。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
据调查,目前不少中学生相信星座与命运有关。从哲学上看,这种思想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 B.机械唯物主义 | C.客观唯心主义 | D.主观唯心主义 |
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A.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 B.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
C.把理性认识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 D.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获得真理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