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朴素唯物主义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马克思指出,当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时,唯心主义却重视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但是,马克思同时又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性,唯心主义不知道现实的物质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认为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脱离了社会实践
②是检验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真理性的标准
③评价唯心主义哲学时,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评价唯心主义哲学时,自觉地运用了辩证否定的方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有人认为,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京剧、西班牙的斗牛之类的民族文化是真正存在的文化,所谓世界文化不过是一种思维抽象的产物,事实上并不存在。这种错误观点
①把共性等同于主观的产物 ②把普遍当作特殊的总和
③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④把个别的存在当作唯一的存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观点与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 |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2010年10月10日“三连十”寓意“十全十美”,不少新人认为此日结婚婚姻幸福美满,对这个吉祥日子更是垂涎已久。8月份以来,咨询出国旅游蜜月结婚的新人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三倍,不少旅行社据此做足了文章,积极抢滩蜜月市场。
新人的做法体现了( )
A.唯物主义的思想 | B.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C.唯心主义思想 | D.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计划性 |
上述材料中,旅行社抢滩蜜月市场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按自然规律办事
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从主观愿望出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休漠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
①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存在决定思维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决定存在
A.① | B.② | C.①② | D.②③ |
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
①理在气先 ②按图索骥 ③我思故我在 ④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
A.②③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随着中高考临近,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朴素唯物主义 |
众弟子向王阳明请教“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王阳明回答:“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与上述观点不一致的有 ( )
①“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②“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
①形而上学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辩证法 ④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在其最新著作《大设计》中说:“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针对霍金的观点,英国不同教派的宗教领袖联手发表言论,反对霍金的说法。二者之间争论的实质是( )
A.世界是可知还是不可知的 |
B.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 |
C.内因与外因谁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下列与这一观点相同的一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他的新书《大设计》里说,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于存在万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够从无到有自己创造了自己。霍金的观点 ( )
①说明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的 ②否定宇宙之外存在创造者
③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④符合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医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体验和直觉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见矣” 这样,就形成一种理念;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再遇到相类的事物,就可以演绎推理,“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学思想是
①具体与抽象转化的辩证观 ②超越时空的抽象联系观
③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 ④以类悟象的物质静止观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