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
B.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
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
《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
A.天人合一 | B.敬天法祖 |
C.君权神授 | D.天人感应 |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谴告之;不知自省……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正确揭示了君与天的关系 |
B.目的是神化君权巩固统治 |
C.带有封建迷信思想 |
D.宣扬君权的正统地位 |
西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在汉代存在的400多年里,宫廷女性参政、议政、临朝之风不绝如缕,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参与政治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这反映出汉代( )
A.妇女民权运动开始兴起 |
B.朝廷鼓励女性参与政权 |
C.女性突破了儒家纲常束缚 |
D.儒家女性观与现实的差距 |
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
C.趋向“三教合一” |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
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③④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 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 ③强调仁政,反对暴政④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 | D.①②④ |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材料中的思想最早由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 )
A.孟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黄宗羲 |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 B.德主刑辅 | C.天人感应 | D.三纲五常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