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高中历史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又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与材料~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迸步性?(2分)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3分)    
(5)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

A.“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 B.“塞兼并之路”
C.“春秋大一统” D.“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韩非子》:“一匡天下”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局面向来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颂……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曰:“今汉兴, 海内一统。”……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怀有“廓定四表, 混一戎华”之志。金世宗完颜雍亦曰: “天下如一家。”……清康熙帝曰:“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涵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统”“统”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结果与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少治《春秋》…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朱熹 B.顾炎武 C.董仲舒 D.程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材料五: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必修3)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2分)   
(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2分)
(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的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3分)
(5)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人君受命于天”,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 之大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孟子、黄宗羲都具有民主思想.
C.三种主张都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巨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            政策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继位约70年的时间里,            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后人概括的“三纲五常”是由谁最早明确提出的(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内容和汉朝著名思想家董仲舒的新儒学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举贤良对策” B.“君权神授” C.“性善论” D.“克己复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都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战国后期,儒学逐渐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D.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
①鼓吹“天人感应”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③宣扬“君权神授”④强调“大一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二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主张“性恶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既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材料三  2007年9月28 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和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举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会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
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信,非礼勿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共有三处说法不符合事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
(2)如果要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批判理学的主要观点。
(4)在材料三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四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从医学、数学、天文学三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2)“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
(3)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 结合材料三,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四中李约瑟的“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二人的思想在哪个方面存在明显矛盾之处?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可能是谁的观点?其代表作品有哪些?他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