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明理学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自哲学家□□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A.“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天下为主,君为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又称为“道学”、“新儒学”。这反映了理学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的

A.研究方法  B.行为准则和是非标准
C.“仁”的思想   D.性善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B.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D.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九章算术》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五牙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   )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 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

A.理在气先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 ②活字印刷首创 ③儒家信仰重建 ④世俗文学兴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