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D.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下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朱熹的“格物致知”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材料体现作者主张()

A.“勿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存天理,灭人欲” D.“空谈误国,经世致用”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董仲舒神化君权②黄宗羲强调民本③孟子倡导以德治国④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 B.宋明理学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期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

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
B.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C.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来源:2015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宗法立而刑淸。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对上述材料评价不正确的是()

A.已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B.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C.有违背历史潮流的一面 D.主张分权,实行众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宋学者金履祥说:“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以下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李贽 C.王守仁 D.黄宗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荐臻:接连到来),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
B.社会矛盾尖锐
C.倭寇为患
D.土地兼并严重
来源:2015届山东泰安市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地区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如松江的棉纺业发达.景德镇的陶瓷业发达.佛山的冶铁业发达.汉口的长江商品转运码头较繁忙。与这些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经世致用” D.提出“工商皆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