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材料体现作者主张( )
A.“勿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 B.“天下为主,君为客” |
C.“存天理,灭人欲” | D.“空谈误国,经世致用” |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B.“格物致知” |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D.“存天理,灭人欲” |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 | B.宋明理学兴盛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西方思想的影响 |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 B.倡导君民共主 |
C.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 D.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宗法立而刑淸。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对上述材料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已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 B.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
C.有违背历史潮流的一面 | D.主张分权,实行众治 |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
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
在明清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是( )
A.否定君主制 | B.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
C.实行君主立宪 | D.推行三权分立 |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主旨是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 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
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 | 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 |
黄宗羲说:“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指朱元璋)罢丞相始也。”据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
A.反对纲常名教 | B.实行君主立宪制 |
C.加强中央集权 | D.限制君主权力 |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认为黄宗羲的思想( )
A.继承儒家民本思想 |
B.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 |
C.具有现代民本思想 |
D.儒家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结合 |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