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高中历史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对这场反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
B.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文化主导地位
D.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业触”。这主要反映的是李贽

A.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 B.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导致了统治阶级不满
C.从县令博士做到太学博士,仕途辉煌 D.与各级官吏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韩非)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
请回答:
(1)    材料二与材料一对比,相同的主张是什么?适应了怎样的时代发展要求?
(2)    材料二比材料一又有哪些重要发展,其积极意义何在?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的‘掘墓人’”
(3)黄宗羲对中国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 这种设计的历史缺陷何在?造成这种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未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 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以来,孔子思想在中国一直是国家的主流思想。l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由盛转衰,中国一些学者反思后认为,是孔子思想造成了中国的落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更激烈地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的声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跌到了谷底。
——《孔子在中国声望达到百年来最高点》(新华网)
(5)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以来孔子声望“跌到了谷底”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五 韩国不仅现代化程度较高,也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政府不仅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而且通过风俗礼仪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
(6)据材料概括韩国政府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这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反思和批判旧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言论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有
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凡为帝王皆贼也 ③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④无民而君不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这是明末都察院官员的一封弹劾疏,其怒而弹劾,显然是因为被弹劾者

A.遵循崇实致用忽视气节义理 B.倡导婚姻自主违背纲常道义
C.挑战正统思想,混淆视听 D.鼓吹专制集权不利社会进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重视或发展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有  
①孔子   ②孟子   ③王阳明   ④黄宗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的某些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一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即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导致明清之际产生“活跃儒家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外,还有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坤舆万国全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在社会发展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据此回答26~30题。
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

A.强调工商皆本
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的评价是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进步的
C.其局限性决定他们的思想都未对历史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D.由于他们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主张的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C.封建制度的渐趋衰弱 D.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孔子,朱熹,王阳明,黄宗羲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他们的学说都以“仁”为核心 B.他们的学说之间有继承与发展关系
C.黄宗羲全面批判前三人的思想 D.他们的学说都表达人文主义要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把下面三位思想家归为一类,主要是根据他们的思想主张                        (   )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发展唯物思想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立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以乏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
(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