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以潘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选拨德才兼备之人 | B.扩大疆域 |
C.团结功臣贵族 | D.巩固周王室统治 |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 D.战国时期群雄并起 |
史学昌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 |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
C.三公九卿制 | D.三省六部制 |
下列关于商朝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商与附属国之间是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
②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③商王对附属国有绝对支配权
④商与附属国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列关于夏朝政治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 |
B.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
C.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
D.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
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A.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
B.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
C.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 |
D.先有分封制、后有宗法制 |
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 |
B.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
C.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 |
D.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 |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
A.促使西周强盛 | B.导致诸侯割据 |
C.强化宗法体制 | D.促成秦朝统一 |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
A.“周王—卿—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
B.“周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
C.“周王—卿—士—诸侯”的等级序列 |
D.“周王—诸侯—士—卿”等级序列 |
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得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 ( )
A.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固 |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
C.导致了统一国家的裂 |
D.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 |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
C.西周初分封制 | D.西周末王室衰微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必然 |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