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科举制 |
下图历史文物反映了当时的某种政治制度。对于该制度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A.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
B.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
C.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
D.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
西周时期有一位周王, 生前积累了大量家产, 在他去世之后, 哪位后人是家产的主要继承者( )
A.周王最喜欢的妃子所生的儿子 |
B.周王正妻所生的大儿子, 但此人长相极其难看 |
C.周王最喜欢的小儿子, 但不是正妻所生 |
D.周王哥哥的嫡长子,深受群众的爱戴 |
山东省常被人们称为“齐鲁大地”,这缘于( )
A.夏朝“家天下”制度 | B.商朝政治制度 |
C.甲骨文记载 | D.西周分封制 |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 )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
C.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 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
C.分散的自然经济 | D.王室日益腐败 |
分封制的大规模实施是在周公摄政和成康时期,目的在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把封建君主集权制推广到全国,从而确立了封建皇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分封制被历史否定,代之以皇帝集权制,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事。可是到了汉代,分封制又在全国相当大范围内实行起来。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封国制(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
B.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
D.都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
A.废除宗法制 | B.采取郡国并行制 |
C.加强皇帝制 | D.实行三公九卿制 |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宗法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 )
A.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 |
B.血缘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 |
C.周王衰微,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
D.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其势力不断增长 |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yì)》。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势力强大 |
B.周王室势力衰微 |
C.分封制趋于崩溃 |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和国人都被集体安葬于公共墓地。按礼,除了凶死者外,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这种族墓制度源于( )
A.分封制 | B.礼乐制 | C.宗法制 | D.世袭制 |
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具有( )
①君臣关系 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③等级从属关系 ④兄终弟及的关系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 )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