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三次科技革命
高中历史

下表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成就分布领域及数量,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A.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结果
B.儒家思想重视民生的表现
C.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产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西两大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流泛,广绰庞繁,其中有亲和、有碰撞、更有交汇与融合。两大文化体系也在这亦抑亦蓄、共拒共融中伴随着东西方两大文化共同走向鼎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中西文化交流以“东学西传”为主。起始于西汉,中国文化 传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态文化(包括科技和艺术成果);从16世纪开始,在近现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由此产生了数百年的“西学 东渐”现象。在“西学东渐”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广度上都大大的超过了前一个时期。
——材料综合自李翠玉《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眼中中国的人与事,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上来说,那些陋习、弊端、问题与症结首先吸引住了西方中心主义者或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目光,引发了其浓厚的兴趣,并为其贬抑、丑化中国及中国人,为其"奴化中国"论调寻找所谓的客观依据。他们沿续了十八世纪时那些关于中国认识上的否定式,把中国看成静止停滞、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堕落的国家。
——李朝全《西方妖魔化中国的历史》
材料三 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东学西渐”的途径、主要特点。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西学东渐”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结合所 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三中体现了怎样的史观?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
(4)和平与暴力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形式。有人认为“文化交流中和平比暴力好”,也有人认为“暴力比和平来得快”。请依据所学做出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东、西方社会的交流是双向的,在相互对视中加速了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孟德斯鸠、卢梭則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各种各样的文明在历史上兴起衰落,离散聚合,消失或成长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摘自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三大发明广泛应用于哪一时期?概括三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德斯鸠等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看法出现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西方文明中吸取营养,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领域的成就的是:

①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②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③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武器
④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基本符合历史的是(  )

A.《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之战炮声雷动
B.《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C.《开创盛世》中突厥兵犯唐朝边境
D.《孔子》中孔子将《诗经》整理到纸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约有500名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几何等西方文明,这为中国提供了使其自身现代化的机会。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与此同时,传教士也将汉学传回了欧洲,利玛窦翻译的《孔子四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1682年耶稣会士向教皇呈现了400多部中国典籍译本。欧洲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泰、亚当·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欧洲上空弥漫着进步的气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西方思想的涌入,始于鸦片战争前对圣经和宗教小册子的翻译。1861-1895年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其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这段时期,从英美国家翻译来的著作占全部的85%。1895年后,对西方作品的翻译不仅局限于军事和技术方面,还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科学和哲学思想等方面。1902-1904年的全部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和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和文学占11.3%,其中译著来自日本的占62.2%。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中国和西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指出它们各自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译著外国作品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哪些因素会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疾,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大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作用的不同之处。
(2)分析形成不同之处的原因。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四大发明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三 在17、18世纪,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天才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有高度文明的民族。但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首先是中国因为不强,在信奉优胜劣败的欧洲人眼中,中国不行了……久而久之,欧洲人忘记了他们曾经有一段崇拜中国文化的历史. 而我们中国人也忘记了自己过去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季羡林为《中国纪行》所作的序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依据下面的材料简要说明原因。
(3)材料三说“殖民主义者侵入中国以后,中国的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了。”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许多弱点”造成中国国力不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君主专制制度对科学发展的压制。(2)固守农耕经济。(3)地域的封闭性不利于文化的交流。(4)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5)科举制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再补充一条,并说明补充的理由。(所补充的原因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分)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材料一





 

材料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
(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6分)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4分)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类社会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五载有一种“指南鱼”的制作方法。……12世纪初朱彧著《萍洲可谈》,其卷二云:“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南宋赵汝适记载:“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在军事圈内,科技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发展着……1880年时的原始蒸汽船和部分铁制战舰许多还带有帆,而海军却已进步到了使用巨大的油力无畏战舰。它载有武器,能在20英里外发射炮弹,时速超过了20海里(巡洋舰和驱逐舰能达到30海里的速度)。配备无线电后,海军可在全世界控制和部署战舰。到一战结束时,潜艇、飞机和航空母舰的引进,标志着影响海战结果的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杰弗里·帕克等《剑桥插图战争史》
材料三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
——习近平参观考察腾讯公司讲话(2012年12月7日)
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讲话(2014年2月27日)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南技术在宋代得以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简述15世纪以后指南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走向整体世界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新成果已经用于战争?对于由科技进步而出现的新式武器装备,有人认为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也有人认为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你赞成哪种观点?试以20世纪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互联网技术是哪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面对互联网这一世界潮流“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的著作的先后顺序是(     )
①《梦梁录》     ②《武经总要》     ③《日知录》      ④《考工记》       ⑤《说文解字》

A.④⑤②①③ B.④①⑤②③ C.⑤①②④③ D.⑤④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历法成果丰硕,阅读下列图表,可以看出(     )

时期
夏朝
商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制定的历法
夏小正
殷历

太初历
大衍历
十二气历
授时历

A.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
B.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
C.制订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D.历法频繁制订是政治动荡的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在于“爱人知物”“爱躬知己”。唐朝时期的医学家孙思邈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那些出于国计民生需要的科学研究,同样也是出于“仁”“孝”之德。
材料二 《黄帝内经》重视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以及气血、津液的有机联系,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整体。在对病源的诊断方面,它不仅注意身体内部机能的变化,还强调自然界的风、寒、署、湿、燥、火等反常现象对疾病的影响。它还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强调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立,互为根本,此消彼长关系,认为施治的终极目的就是达到阴阳关系的协调平衡。
例如建筑,(中国)古人不仅看重建筑物本身的结构、 比例、 布局, 还特别看重它的坐落方位、 四周的山水风景等外部环境的配合,有着一门独特的卜宅学问——风水学。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的认识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分不清科学与迷信的界限,因而科学与迷信常常成为混血儿。某些迷信观念在今天看来荒唐可笑,但客观上却曾对科学的发展起过积极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回答,张仲景和孙思邈研究医学的动机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材料一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研究有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的科技研究有何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美)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四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