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说:“人们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完全的经验主义者,并且是一个有思想的经验主义者。……但是他的经验是全面的,就是说,他没有漏掉任何细节,他不是抓住一个规定,然后又抓住另外一个规定,而是它们同时把握在一起……经验的东西,在它的综合里面被把握时,就是思辨的概念。” 黑格尔的这段话,深刻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是
A.唯物主义者 | B.理性主义者 |
C.经验主义者 | D.唯心主义者 |
“诡辩派的相对思想、怀疑态度和个人主义,不可避免地受到苏格拉底坚决的反对。这种情况促进了新哲学运动的发展。”苏格拉底反对的人是:( )
A.泰勒斯 | B.普罗泰格拉 | C.梭伦 | D.庇西特拉图 |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最应该出自于
A.苏格拉底 | B.彼特拉克 |
C.马丁•路德 | D.孟德斯鸠 |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主张探讨人类社会 | B.追求道德和正义 |
C.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 | D.体现神秘主义色彩 |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 )
A.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B.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 |
C.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 | D.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
苏格拉底拿出一只蜡做的假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假如亚里士多德在场他的反应最可能是( )
A.与其他学生一样的反应 | B.实事求是,说出真相 |
C.不敢说出真相 | D.不会有任何反应 |
“对教学情境和过程的安排,并不预先显示出他已经知道答案,而是带着许多问题去探讨。当学习者得到一个暂时答案时,他就进一步提出问题去检验其正确性。……他似乎总是在思考自己的方法,总是不断地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教学方法。”这里所描述的是
A.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 B.程朱理学倡导的“格物致知” |
C.苏格拉底“助产术”式的教育 | D.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 |
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
A.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 B.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
C.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 | D.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A.民主政治建设 | B.思想大解放 | C.发展生产力 | D.推进全球化发展 |
某同学要写一篇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小论文,他所搜集的资料中有下列关键词句:“心灵的转向”、“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知识的对象是善”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泰勒斯 | B.苏格拉底 | C.普罗塔哥拉 | D.亚里士多德 |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 D.理念是万物本源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
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
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
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
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
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
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
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____;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材料空白处应是
A.权利与金钱 | B.智慧与德行 |
C.民主与科学 | D.上帝和法律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