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上述服饰的功能是
|
A.御寒功能 | B.标识功能 | C.装饰功能 | D.遮羞功能 |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 B. | 选官须注重才学 |
C. |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 D. | 选官应注重品行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
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本质是一致的 |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
史学家所谓的中世纪或中古时期指的是
A.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形成时期 | B.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 |
C.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 |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 |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
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从
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皇帝的秘书机构 | B.中央的派出机构 |
C.地方的自治机构 | D.朝廷的朝贡藩属 |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
也。”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当时的西方各国。这对中国产生的影
响是
①涌入了大量外国商品
②冲击了中国小农经济
③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农产品大量出口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自秦汉以来我国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世纪90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
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
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 |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郑观应 |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章太炎 |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梁启超 |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所反映出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监察体制 | B.对百姓的控制 | C.专制皇权 | D.中央集权 |
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 | B.专制主义 | C.事君以忠 | D.尊君敬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