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鸿章当功名鼎盛之时,自恃过高……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筹饷不知有饷之源,支支节节,终无所成,皆由所取。“(孟世杰《中国近百年史》)作者批评洋务派(     )

A.骄傲自大,为个人捞取私利 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C.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 D.军事为重点,忽视民用工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D.主张改革君主政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在英国,他特意在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李鸿章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美国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回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C.政权更替频繁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东方杂志》 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民主科学思潮 D.马克思主义思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校邠庐抗议》是早期维新派冯桂芬于1861年完成的作品,在该书的一系列政论中,明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的主张,由此可知冯桂芬表达的思想应该是

A.反抗侵略 B.政治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曾断言:“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关注西方科技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坚持“中体西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主张议院人事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君主手中,“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而且当选的议郎也要由皇帝来批准。议院的议郎应由那些“博古今、通中外、明政体、方正直言之士”来充当。由此可见,康有为

A.主张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B.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主张引进西方民主制度 D.极力糅合中西方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6 年考入成都师范学校的张秀熟回忆:他所在班的同学因为要做《新潮流之捍御策》的作文,一些平时埋头故纸堆的同学,也不得不购买几本新刊物,一探究竟,但一接触就为真理所征服。这最能说明当时四川

A.受到民主思想宣传的影响 B.学校教育关注马克思主义
C.形成学习民主思想的风尚 D.民众受新思潮的影响最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