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书铎先生在《辛亥革命与文化》中认为:“‘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应该说是辛亥革命时期‘文化革命’的继承和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他把新文化运动的源头指向辛亥革命,明确了两者的内在联系 |
B.他否定思想领域掀起复古逆流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
C.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过低 |
D.他认为文化革命不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 |
中国近代史上,强调 “欲求制胜必求之忠信之人,欲求自强必谋礼仪之士。”的派别是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胡适在其创作的《归国杂感》里这样写道:“不到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的中国,骂康有为太新;二十年后的中国,却骂康有为太旧。”“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都批判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
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 | B.倡导民主与科学,全盘西化 |
C.变革制度,建立民主共和 | 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
近代一篇文章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文章作者应该是( )
A.洋务派 | B.维新派 | C.革命派 | D.新文化运动代表 |
当代旅澳中国著名油画艺术家沈嘉蔚先生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从图片中,能够获取的主要信息有:
①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产物
②主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
③新思想在北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④体现了新旧并存的特点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由封建士大夫到改良派,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的三次转变。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
A.张謇 | B.梁启超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称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朝国势日趋衰弱 | B.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
C.认识到列强侵华的必然性 | D.主张突破传统观念,学习西方 |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 B.“遗其体而求其用” |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对“第二次反思”评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的失利证明其失败 | B.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
C.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始 |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
维新运动期间,某朝廷实权派人士以“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来评价康有为。文中“孔”、“夷”的含义分别是
A.孤陋、浅薄 | B.儒、洋 |
C.孔子、伯夷 | D.威武、扫平 |
6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先生创作了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部小说是
A.《药》 | B.《狂人日记》 | C.《阿Q正传》 | D.《孔乙己》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