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中梁启超观点的是

A.妇女应追求婚姻自主 B.妇女价值观在不断更新
C.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强弱 D.妇女教育应遵循礼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发动广大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的理论对近代中国进步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B.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C.严复的“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思想
D.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

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又陷入到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若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查找的直接资料是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中外纪闻》 D.《庶民的胜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
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的炮声震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西学的浪潮冲击着古老的华夏文明。近代中国经历了“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以俄为师”的演进过程。这种演进过程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经济 B.救亡图存
C.中体西用 D.反对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指出:“自道咸以来,已稍知变法,然收效莫睹……不知全变之道。”这里康有为批评的是

A.中体西用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人物
观点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梁启超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孙中山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以免除帝国主义

A.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B.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C.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D.体现了中国人探索民族振兴的道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这些主张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普及科学知识 B.方便民众阅读
C.推广白话文体 D.服务政治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