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郑观应《盛世危言》载:“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学管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问船炮之利,某厂价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造访德国的日本人是学生 B.俾斯麦祝贺明治维新成功
C.造访德国的中国人是私商 D.俾斯麦的话具有预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

A.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    )

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畲认为:“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大块有形,非可以意为伸缩也。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在这部著作中收图42幅,其中只有一幅关于日本和琉球的地图未用西方所绘地图,其余都按西方原图描摹。这反映出

A.作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B.全盘西化思想在士大夫群体中大为流行
C.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
D.中国为“世界之中”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

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

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
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
D.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林则徐在《拟喻英吉利国王檄》中曾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怀绥远,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历以富庶,赖有此也。……况如茶叶大黄 ,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又外国之呢羽毕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外国所必须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②中国是世界的重要原料供应地
③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是强国富国之路
④保持两国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引用德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的材料多达26处,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担任过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文章。由此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传教士对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发挥过促进作用
B.传教士是外国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
C.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传教士主导
D.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都受过外国传教士的培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选择题